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吉利极氪合并背后:降成本,统一利益链,多品牌战略能否破局?

   时间:2025-05-16 14:50:55 来源:钛媒体APP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吉利汽车近日宣布了一项重大决策,计划将旗下子公司极氪从纽交所私有化退市,并通过非约束性收购要约,以每股2.566美元的现金对价收购其全部已发行股份。这一决定发生在极氪上市即将满一周年的微妙时刻,距离其2024年5月10日登陆美股市场仅差三天。

吉利汽车的行政总裁桂生悦在公开场合解释了此次私有化的紧迫性。他指出,当前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市场环境对吉利而言已不容许任何失误。因此,吉利必须迅速行动,通过整合来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以解决旗下汽车品牌“小而散、散而乱”的问题。

桂生悦进一步透露,吉利汽车与极氪作为两家独立上市的公司,各自拥有不同的员工激励机制,这导致了诸多利益不一致的问题。尽管两家公司在表面上可以推进一些协同工作,但在深层次的资源整合上却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不同团队各自为政,为自己的公司争取利益,这严重阻碍了吉利整体战略的实施。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吉利汽车与极氪计划合并为一家汽车公司。吉利控股副董事长李东辉透露,合并后的组织架构将进行调整,淦家阅将出任合并后的吉利汽车集团CEO,并下设吉利银河事业群和极氪科技事业群。而此前担任极氪科技CEO的安聪慧,则将出任吉利控股集团CEO,不再直接负责汽车业务的经营。

在人事任命上,吉利汽车旧的管理层在合并后的集团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在组织架构层面,吉利汽车需要做出的改变可能更大。据接近吉利汽车高层的负责人透露,极氪的体系相对更为扁平,汇报层级更少,效率更高。因此,吉利汽车内部已经开始进行“盘点”,预计后续将进行组织架构层面的调整,以适应合并后的新环境。

除了激活组织,吉利与极氪合并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降低成本。吉利高层在业绩发布会上公布了合并后的三大降本目标:生产降本目标大于3%,研发优化目标达到10-20%,管理增效目标也达到10-20%。根据吉利汽车和极氪2024年的财报数据,两家公司去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04.2亿元和97.2亿元。如果达成降本目标,仅在研发一项上,合并就可以节省20亿元以上的开支。

事实上,吉利的内部整合早已开始。去年9月1日,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发表了《台州宣言》,确立了“聚焦主业、集约发展”的核心原则,并针对旗下汽车品牌矩阵分散、股权结构交织、业务协同不足等问题,启动了系统性改革。这一改革旨在重组多品牌运营体系,优化产业链资源配置,构建从基础技术研发到核心部件供应的共享平台,同时以资本为纽带理顺控股关系,减少内耗性竞争与重复建设。

在此框架下,“一个吉利”战略应运而生。整合的第一个高潮发生在去年11月至次年2月期间,吉利控股与沃尔沃汽车先后向极氪转让了领克股权,最终形成极氪控股51%、吉利汽车子公司持有余下49%的领克股权结构。同时,吉利控股将其持有的极氪股权全数划转至吉利汽车,使后者以62.8%的持股比例成为极氪的单一控股方。这一调整为极氪退市并入吉利汽车、两家公司完成组织架构合并奠定了基础。

完成合并后,吉利控股的战略控制方式将更加简单明了。除沃尔沃、路特斯、极星等外延并购而来的整车单元外,其内生汽车版图已经完成了整合。在股权层面之外,业务层面也将进行调整。吉利强调,“一个吉利”战略下,多品牌定位将继续保留。极氪将对标全球豪华科技市场,领克则专注新能源高端领域,而吉利银河与中国星则主攻主流消费市场。这种依靠价格区间来区分品牌的分级方式,在新能源时代的大车企战略中是否最优,尚需进一步观察。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