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广告片风起,大品牌热捧下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时间:2025-05-13 16:10:44 来源:钛媒体APP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广告行业,人工智能(AI)正悄然改变着创意内容的生成方式。根据央视市场研究(CTR)发布的最新报告,超过半数的广告主已在创意内容制作中采纳了AIGC技术,尤其在视频创作领域,有近20%的广告主依赖AI完成超过半数的制作环节。这一趋势表明,AI在广告片中的渗透程度远超人们预期。

然而,AI的引入是否真的为广告行业带来了降本增效的福音?实际情况似乎并非如此简单。为了确保广告片中的角色形象连贯,广告商往往需要反复调试AI生成的画面,这一过程可能耗时数十次甚至上百次。甲方的需求与AI的输出之间仍存在较大鸿沟,即便最终生成的AI广告片真假难辨,用户接受度仍是一个未知数。此前,玩具反斗城、肯德基和麦当劳等品牌的AI广告就曾因缺乏灵魂或创意不足而饱受批评,甚至引发法律与伦理争议。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大品牌对AI广告片的热情依然高涨。联想、麦当劳、可口可乐等企业频繁利用AIGC技术推出品牌短片,以此展现创新形象和先锋气质。互联网大厂也不甘落后,淘天、京东等电商平台在大促活动中纷纷发布AI广告片,试图借助新技术吸引消费者眼球。

这些大品牌的热情推动了AI广告片市场的蓬勃发展,为广告公司及下游代理制作商、AI工作室带来了新机遇。为了抓住这一风口,头部广告公司纷纷拥抱AI,不仅培养专业团队,还自主研发或调校AI工具。WPP集团与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合作,利用AI改进视频制作效果;阳狮则结合眼动仪技术,实现高效视频素材产出;华扬联众推出了智能视频处理工具“灵剪”,进一步提升了制作效率。

尽管如此,AI广告片的制作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技术限制和人为把控的必要性,全流程AI自主生成仍不现实。在制作过程中,创作者需要根据AI工具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工具组合,并对生成的画面进行后期调节。AI在理解品牌风格、呈现品牌元素方面仍存在缺陷,需要人工精修以确保最终效果。

市面上的AI广告片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全流程AI短片和部分环节使用AI工具的视频。前者技术难度高、不确定性大,多用于展示技术优势或向经典致敬;后者则操作更灵活、普及度更高,许多一线品牌和互联网大厂都推出了相应作品。然而,无论是哪种类型,AI广告片都离不开人的把控,尤其是在处理复杂场景和人物动态时。

近年来,一些AI广告片因技术缺陷或宣传方向偏差而引发争议。例如,日本麦当劳的AI广告片因人物表情不自然、动作违和而受到批评;可口可乐的圣诞AI短片则因缺乏温度和实质创意而饱受诟病。这些案例表明,AI广告片的效果仍难以完全掌控。

尽管如此,从业者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些规律。他们发现,传递“人性”关怀是广告片的核心价值所在,无论是传统人工拍摄还是AI辅助制作都应如此。一些品牌利用AI带来的冲突感和反差感展现品牌“人性”一面,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同时,在技术上扬长避短、发挥AI在场景生成上的优势也是提高成片质量的关键。

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制作经验的积累,一系列技术关卡有望被逐一突破。然而,法律与伦理方面的纠纷仍是品牌方和广告公司面临的主要挑战。为了保护品牌资产和避免法律纠纷,大型广告公司通过私有化部署、自研工具等方式加强版权和隐私保护。同时,业内也在寻求共识、加强自我约束,以期在知识产权归属和伦理争议方面达成共识。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