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储能行业年报透视:40万从业者背后的万亿营收与分化格局

   时间:2025-05-13 11:05:53 来源:钛媒体APP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2024年,新能源领域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其中光伏行业的动荡尤为剧烈,超13万名从业者失去工作,行业内部哀声一片。相比之下,储能领域看似平静许多,但若深入探究上市公司的财报,便会发现其背后的波涛汹涌。

据统计,20家储能产业链上的上市公司,员工总数维持在近40万人的规模,与去年相比并未发生显著变化。然而,在这平静的表面下,储能电池、储能逆变器以及储能系统集成这三大核心领域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

尽管储能行业的整体氛围相对光伏行业来说较为稳定,但内部的分化却日益明显。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仍在积极扩张,而部分中小企业则因战略调整或市场压力不得不进行裁员。这种分化趋势在上市公司的业绩报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储能电池领域,比亚迪、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巨头依然牢牢占据营收和扣非净利润的榜首。然而,整个储能电池行业却陷入了“增量不增收”和“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尽管全球储能电池市场出货量大幅增长,但电芯价格的快速下滑导致企业利润受到严重挤压。例如,280Ah储能电芯的价格从年初的0.42元/Wh跌至年底的0.3元/Wh,跌幅高达28.6%。

具体来看,14家储能电池企业的营收规模差异巨大,百亿级以上的仅有比亚迪、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尽管大部分企业的营收有所增长,但在业务增速上却出现了明显下滑。净利润方面,宁德时代以449.9亿元的净利润遥遥领先,但也有多家企业出现亏损。这种营收和净利润的双重压力,使得不少二三线储能电池企业步履维艰。

储能逆变器领域同样竞争激烈,但竞争主体更加多元化。不仅有深耕电网领域的特变电工和国电南瑞,还有专注储能系统集成的阳光电源,以及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多家企业。尽管这些企业在储能逆变器业务上的营收尚未突破百亿大关,但整体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竞争的良好态势。

然而,在净利润方面,仅有少数企业实现了同比正增长,大部分企业的增速出现下滑,甚至有个别企业出现亏损。这种营收和净利润的双重分化,使得储能逆变器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

储能集成商方面,尽管整体毛利率保持在20%~30%左右,但净利率表现却大相径庭。部分上市公司因传统业务占比过大而出现经营亏损。阳光电源、上海电气等头部企业凭借规模优势和技术实力,在营收和净利润上均表现出色。然而,大部分二三线企业却面临着营收增长乏力、净利润下滑的困境。

价格战是储能集成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数据显示,国内新型储能市场2024年下半年的储能系统平均中标价格较2023年下降了43%。这种价格战的持续使得储能集成商的营收和净利润表现出现巨大落差。只有少数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和规模优势实现了营利双收。

尽管储能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分化,但整体来看,对于有技术、现金流等优势的公司来说,储能依然是一个值得深耕的领域。全球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的快速增长为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新能源行业的“一九定律”和周期性分化可能是难以避开的挑战。未来,储能行业将如何在竞争中寻求突破,仍需拭目以待。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