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热歌《跳楼机》爆火引争议,音乐审美真有高低之分吗?

   时间:2025-05-12 12:52:37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华语乐坛再次掀起了一场关于热门歌曲的激烈讨论。LIBI利比的《跳楼机》与Cloud9的《新封建说唱2025》(《中国新说唱2025》Diss曲)这两首风格迥异的歌曲,在经历互联网与卫视综艺的热度洗礼后,意外地达成了“这都能爆?华语乐坛完蛋了”的共识。批评之声四起,针对这两首歌曲的争议愈演愈烈。

不可否认的是,这两首歌曲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跳楼机》在QQ音乐、网易云音乐双平台上的收藏量已突破千万,不仅在QQ音乐热歌榜上蝉联多期,还获得了腾讯音乐榜的双白金认证,并在东南亚市场及港台地区广受欢迎。而Cloud9则凭借这首Diss曲,从默默无闻到被圈内广泛认知,甚至获得了知名音乐人胡彦斌的认可,晋级新音综《让我来唱》。

然而,尽管这两首歌曲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它们却无一例外地遭受了来自各方的批评。批评者认为,《跳楼机》的歌词过于非主流、土味,有拉低大众审美的嫌疑;而Cloud9的Diss曲则被指质量差、缺乏新意。这些批评声音将这两首歌曲视为压垮华语乐坛的“罪魁祸首”,认为它们代表了快消品的审美霸凌。

面对这些批评,我们不禁要问:所谓的热歌神曲,真的就是难登大雅之堂的Low作吗?事实上,这些歌曲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迎合大数据与精准计算的基础上的。在短视频快节奏的消费习惯主导下,为了迎合听众的听歌偏好,华语乐坛愈加倾向于供给情绪驱动的作品。这些歌曲通过戳中大众情绪的共鸣点,实现了广泛的传播与流行。

然而,这种迎合大众情绪的创作方式也带来了不少问题。为了快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许多歌曲牺牲了文学性与音乐叙事逻辑的完整性,转而追求短平快、直白的情绪刺激。这种创作方式导致了大量意义不明的词藻堆砌、断片式的旋律拼接等问题,使得这些歌曲在艺术性上大打折扣。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能否认这些歌曲在商业上的成功。它们通过大数据的精准推送与短视频平台的广泛传播,实现了名利双收。这些歌曲的成功也再次证明了算法时代爆款产物的特点:情绪为先的共鸣角度远胜于音乐本身的艺术性。在这个环境下,那些被批评为短视频或下沉市场选择的热歌神曲,恰恰乘上了大数据的东风,完成了从草根到明星的华丽转身。

面对这一现状,我们不禁要思考:在市场行为的博弈下,音乐审美还有俗与不俗的高低之分吗?或许,对于大众而言,音乐不过是生活里的一种情绪反馈。只要能够满足娱乐、消遣、引起共鸣的需求,就有流行的潜质。因此,作为生产者的音乐人也不得不放弃一定的雅俗不共赏原则,转而追求更广泛的市场认可。

在这个倍速的碎片化时代,能够让大众耐心听完、记住的歌曲已经算得上成功“商品”。尽管这些歌曲在艺术性上可能有所欠缺,但它们的商业成功却是不容忽视的。正如知名音乐人张亚东所言:“音乐不就是一点声音的振动吗?你喜欢就可以听,不喜欢至少要尊重别人的。”在这个多元化的音乐市场中,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而我们也应该以更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理解不同的音乐风格。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