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Rocket Lab:能否成为商业航天的新挑战者?

   时间:2025-05-08 15:10:56 来源:钛媒体APP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贾里德·艾萨克曼被提名为NASA下一任局长,商业航天领域在2025年备受瞩目。SpaceX作为行业领头羊,估值高达3500亿美元,不仅在火箭发射领域占据统治地位,其星链项目也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商业航天的未来发展需要更多竞争者和公司的参与。

根据2024年全球轨道级火箭发射排名,除了中国和俄罗斯的国家队,Rocket Lab以16次成功发射稳居第二,成为新兴公司中最接近SpaceX的一家。Rocket Lab不仅在股价上表现抢眼,还因其独特的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备受投资界关注。

尽管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创建的蓝色起源因一次全女性太空发射吸引了大量关注,但在火箭发射数量、快速迭代、商业模式垂直整合和成本控制等方面,Rocket Lab更像是SpaceX的潜在竞争对手。蓝色起源离真正的商业化还有一段距离。

为了深入了解Rocket Lab与商业航天的未来,我们邀请了火箭科学家陈亮和义柏合伙人黎竹岩进行对话。

陈亮表示,Rocket Lab可以被视为一个“Mini版的SpaceX”。该公司从微小卫星发射需求出发,研发了电子号火箭,并在新西兰的钻石半岛上建立了独特的发射场。随着星座组网成为趋势,Rocket Lab正致力于研发运载能力更强的中子号火箭,计划在今年进行发射。

黎竹岩从投资人的角度分析了航天产业的商业逻辑。他认为,火箭发射虽然是整个航天产业的基础,但从商业价值来看,卫星服务等相关领域的市场潜力更大。因此,商业航天公司要想做大,除了做好火箭发射业务外,还需要拓展更多服务领域。

陈亮进一步解释了中子号火箭的研发流程,包括方案论证、方案设计、初样阶段和试样阶段。他认为,中子号火箭目前正处于初样阶段,预计还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具备首飞条件。

关于中子号火箭的独特设计,如“饥饿的河马”整流罩技术,陈亮表示这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Rocket Lab是第一家将其推向工程应用的公司。通过采用碳纤维结构和垂直整合的生产模式,Rocket Lab解决了技术上的难点。

黎竹岩还提到了跨界融合团队在商业航天领域的重要性。他认为,来自不同领域的团队成员更有可能打破传统规矩,带来颠覆式创新。马斯克和SpaceX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最后,陈亮和黎竹岩展望了2025年商业航天领域的发展趋势。他们认为,Relativity Space的3D打印火箭技术和制造革命将是行业关注的重点。同时,星舰的测试和改进也将继续吸引全球目光。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