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业的风光不再,正逐步显露其疲态。2024年,整个行业深陷销量与价格同步下滑的困境,消费市场的低迷成为导致这一局面的重要因素。动销不畅、价格体系紊乱以及库存积压,成为了悬在各大酒企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这一背景下,即便是白酒行业的领头羊,如茅台和五粮液,也难以独善其身。尽管茅台的业绩在2024年依旧实现了超过15%的增长,顺利完成了年初设定的目标,但五粮液的表现则显得黯淡许多。五粮液的营收和利润增速均降至个位数,创下了自2017年以来的最差表现,未能实现两位数增长的目标。
五粮液的业绩下滑,直接反映在了其股价上。进入2025年,五粮液的股价依旧没有止跌的迹象,与2021年创下的高点相比,已经累计下跌超过60%。这一趋势,使得众多机构投资者纷纷选择撤离。根据年报数据,2024年五粮液的前十大股东中,有四家进行了减持,其中北上资金减持幅度最大,达到了12.2%。包括张坤、刘彦春、侯昊等知名基金经理在内的顶流投资者,也纷纷对五粮液进行了减持。
五粮液业绩的低迷,并非没有先兆。从产品结构上看,五粮液对明星大单品第八代普五的依赖过高,而中端价格带的产品则缺乏有力的支撑。这使得五粮液在面对市场变化时,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五粮液的合同负债也在持续下降,这反映出经销商对进货的信心正在减弱,预示着未来的业绩可能会进一步下滑。
为了扭转颓势,五粮液采取了控货挺价的策略。然而,这一策略并未能取得显著的效果。第八代普五的价格倒挂现象依旧存在,而控货则进一步加大了五粮液的库存压力。在价格倒挂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之前,五粮液需要在控货与发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保证企业和经销商的库存维持在合理水平,又要稳定市场价格。
五粮液的困境,也反映在了其高层的薪酬上。尽管业绩下滑,但五粮液董事长的薪酬却在上涨,这无疑加剧了外界的质疑。面对业绩的压力,五粮液需要更加注重实效,而不是仅仅依赖于高层的决策。
五粮液的未来,依旧充满了不确定性。尽管五粮液董事长曾从钦曾提出“千亿发展目标”,但在当前的态势下,这一目标似乎难以实现。五粮液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品牌影响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