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近期频繁亮相网络,她的每一句话都似乎能触动公众的神经。先是因“不用海归,有间谍风险”的言论引发争议,受到多家官方媒体的批评;紧接着,5月2日,她又因对企业家伦理的看法登上热搜,直言不讳地批评了某些企业家因私生活混乱而影响企业管理的现象。
“有些人一有钱就找小三小四,我真不明白,这样能把企业管好才怪!”董明珠在社交媒体上直言,“我除了格力,别的事都不关心。你们笑我老古董,但看看那些出问题的企业,哪个不是后院起火?”她甚至举例说,某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创始人,给网红女友刷礼物就花了上市公司870万,这是抽股民的血养金丝雀。
这些言论再次将董明珠推到了风口浪尖,而回顾近半年,格力的热搜新闻大多与董明珠的个人言论和行动有关。从参加综艺、直播带货,到商业对谈、媒体输出,董明珠的身影无处不在。她甚至亲自上阵,将格力门店改造成“董明珠健康家”,这一举动被看作是她赌上一生声誉的“冠名之作”。
然而,这位71岁的老人如此拼命,背后的原因却令人深思。从格力的财报来看,虽然2024年营收较上一年有所下降,但利润持续攀升,经营质量显著提升。然而,与美的和海尔相比,格力的表现却显得黯淡无光。近五年来,美的和海尔的营收和净利润都实现了大幅增长,而格力却出现了下滑。
在家电市场中,格力起初是佼佼者,其核心业务空调的口碑一直很好。但近年来,美的和海尔在多个品类上占据了领先地位,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市场,格力都显得力不从心。海外市场方面,格力也远远落后于美的和海尔。
这种落差,很大程度上与格力的多元化战略有关。美的和海尔在拓展家电相关品类的同时,也推出了自己的高端品牌,而格力却试图通过发展手机业务、新能源和房地产来实现多元化。然而,这些尝试并未取得显著成效,反而让格力在主营业务上失去了优势。
面对这种局面,董明珠选择了亲自上阵,通过直播带货、打造个人IP等方式为企业争取流量。她的努力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个人努力的差距并不能解决企业战略发展上的差距。相比之下,美的的方洪波早在十年前就开始布局智能制造、机器人等领域,如今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
对于格力来说,如何再次实现“伟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董明珠虽然是一位杰出的领导者,但她的决策也曾出现过失误。如今,她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企业的战略方向,同时培养合适的企业接班人。只有这样,格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董明珠与格力的形象已经高度捆绑在一起。她的每一次亮相和言论,都直接影响着格力的品牌形象。因此,她需要在保持个人形象的同时,更加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只有这样,格力才能真正实现再次“伟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