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行业的风云变幻中,爱奇艺的掌舵人龚宇博士近期频繁发声,不仅因为爱奇艺迎来了十五周年的里程碑,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举办了一场微短剧领域的年度盛事。更深层的原因,是龚宇深感当前影视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亟需一场深刻的变革。
近一个月间,龚宇接连在三个重要场合发表演讲,虽然每次的主题都围绕着“短剧冲击、观众注意力分散以及长视频平台的主动求变”,但他的语气却愈发沉重,言辞也愈发直接。在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和爱奇艺世界大会上,他还相对克制,以“科技的力量,艺术的精神”为主题,探讨长视频平台应如何应对行业变迁,核心策略可以用一个“短”字概括——不仅要积极拥抱短剧,长剧集的集数和时长也要缩短,一切服务于“短”。
然而,在4月27日的电视剧导演大会上,面对众多长剧集导演,龚宇的发言更加直白,少了科技创新等大词,多了对电视剧观众流失、市场不景气的忧虑。他直言不讳地表示,影视行业正经历着艰难时期。
龚宇的无奈不难理解。过去一年,长视频平台普遍遭遇增长瓶颈,爱奇艺更是深陷其中。他们保持了连续11个季度的盈利在2024年第四季度被打破,再次陷入单季亏损。全年营收同比下降8%,年净利润更是大幅下跌60.32%,创近年来最大跌幅。爱奇艺的股价也一落千丈,跌去了超过60%,一度跌至1.53美元的历史低点,至今仍在2美元以下徘徊。
爱奇艺过去一年的股价走势图直观地反映了其困境。
然而,龚宇的诉苦并未赢得观众的广泛同情。他的发言在网络上引发争议,有人批评道:“问题不在于爱奇艺,而在于短剧,是观众缺乏耐心、太吝啬,是市场的错,是周期的错……”龚宇在宁波举行的2025电视剧导演大会上,作为开场嘉宾,他的演讲《电视剧行业的挑战和应对》并未如预期般客气,而是直接敲响了警钟。
他提到,市场已经发生变化,短剧的兴起分流了观众,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导致消费意愿下降,广告主大幅削减电视剧广告预算。“爱奇艺2018年品牌广告收入接近110亿,去年已经萎缩到40多亿。”龚宇还指出了电视剧自身的问题,如成本高昂、资金周转率低、制作方未能准确把握观众价值观的变化等。
龚宇的发言并非孤例,优酷副总裁谢颖也曾提及长视频用户的高弃剧率,指出前五集弃剧率在50%以上,完播率仅为20%-30%。制作成本过高已成为行业通病,多家平台高管都曾在不同场合提及。但龚宇的直白和猛烈诉苦却显得尤为突出,他几乎全程脱稿,20多分钟的演讲中流露出满满的委屈。
作为一名在爱奇艺执掌15年的行业老兵,龚宇的危机感尤为强烈。他回忆起15年前广电行业对互联网的抵触,认为如果当时能够利用好互联网,就不会只有芒果TV一家独大,也不会有现在的视频网站。他感到,长视频平台现在正面临与当年广电行业相似的境地,短剧的兴起带来了新的挑战。
行业数据证实了这一点。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6.62亿,半年增长率高达14.8%,很快将追平长视频平台的7.52亿用户规模。微短剧应用使用时长甚至已经追平即时通讯,市场规模也超过了中国电影票房。
龚宇对长视频平台忽视这一市场变化感到悔恨。他表示,10年前他看不懂也看不上短视频,现在发现短视频比他们强大太多,而微短剧的诞生他们也疏忽了。长视频平台纷纷转向短剧,但爱奇艺的转型相对较慢。腾讯视频、芒果TV早已布局短剧,而爱奇艺直到今年才开始计划将爱奇艺极速版更名为爱奇艺微短剧。
尽管爱奇艺已经开始大力投入微剧市场,但龚宇在对外发言中仍显得有些纠结。他既要强调市场变化,又要迎合观众需求,同时也不忘表达对艺术的追求。他承认,如果饭都吃不饱了,哪来的诗和远方。但将长视频平台的增长困境简单归咎于短剧市场,显然过于武断。
长剧集和短剧在商业模式、受众群体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长剧集的收入主要来自会员付费和品牌广告,而短剧平台则多采用免费+广告或单集付费模式。两者受众也有所不同,长视频用户以高学历和年轻群体为主,而短剧用户则以下沉市场和中老年群体居多。
爱奇艺去年的业绩下滑,更多源于内容供给不足和爆款剧集的缺失。会员收入和在线广告收入均出现下滑,优质爆款内容较少。龚宇在爱奇艺世界大会上表示,做微剧是爱奇艺的增量业务,不是转型,他们不会放弃长剧投入。今年,爱奇艺将推出超过400部新片单,旨在提高超头部影视内容的质量和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