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关税战下外贸商家转向国内,直播间成为新战场?

   时间:2025-04-25 18:18:08 来源:钛媒体APP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全球贸易风云变幻的背景下,特朗普的“发疯”式举动无疑为已经动荡不安的国际贸易环境再添波澜。面对这一挑战,众多外贸商家开始寻找新的出路,以避免被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事件所击垮。

直播间里,外贸商家们纷纷亮相,推销起原本打算出口欧美的商品。“家人们,因为关税战,这批货被卡在路上,现在直接工厂发货到直播间!”一位商家热情洋溢地介绍着,同时展示着按出口标准制作的商品标签。类似的场景在各大直播平台屡见不鲜,众多外贸商家涌入直播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渡过难关。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0万亿元大关,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这一庞大的消费需求为外贸商家提供了难得的退路和机遇。许多商家开始将市场重心从国外转向国内,试图在这片新天地里寻找新的增长点。

事实上,这并不是外贸商家首次尝试转向国内市场。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就有大量外贸企业因出口额下降而转向国内市场。2020年,全球供应链受外部环境影响中断,外贸市场再次迎来外转内的浪潮。这些经验为当前的外贸商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乐乐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家原本只做外贸OEM的清洁品牌,在2024年618期间实现了店铺销售同比1684%的增长。同样,主营咖啡机出口的HiBREW也针对中国消费者开发了智能泡茶机等新品类,内销占比逐步提升。这些成功案例表明,国内消费环境确实为外贸企业转内销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方面,国内供应链企业开始孵化自主品牌,并由B端转向C端,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商业逻辑。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更是为这一转型提供了强大的助力。以义乌为例,这座小商品城在直播间的存在感日益增强,2023年抖音电商报告显示,浙江金华商家整体销量大幅增长,义乌小商品市场表现尤为突出。

另一方面,国货消费已经成为国内消费市场的一大热点。受之前一系列国货品牌事件的影响,年轻消费者对国货的好感度直线上升。凯度咨询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真国货”品牌线上销售增速远超外资品牌。这为外贸企业回国提前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然而,外转内并非一帆风顺。尽管国内消费需求巨大,但线上线下的商家竞争也日益激烈。直播带货成为商家必争之地,大量新商家涌入直播间,试图在这片红海中分得一杯羹。对于“人生地不熟”的外贸商家而言,这无疑是一场大洗牌。

不仅如此,外贸商家还需要面对诸多细节问题。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参与内销转型的企业平均库存周转效率有所提升,但仍有不少企业需要重构国内认证体系。这些挑战使得外贸商家在转内过程中不得不小心翼翼。

面对这一形势,电商平台和实体零售渠道纷纷伸出援手。京东、淘宝、拼多多、快手、抖音等电商平台以及大润发、永辉超市、盒马等实体零售企业都对外贸商家转内销给予了一定支持。这些平台希望借助外贸供应链提升品质标准,填补市场品类空白。

例如,大润发卖场中引入的外贸优质生姜在短时间内销量大增,显示出消费者对外贸商品的浓厚兴趣。抖音电商数据也显示,海外爆品相关的内容在平台上播放量成倍增长。这些现象都表明,外贸商品在国内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

尽管有着诸多利好条件,但外贸商家在转内后仍面临诸多挑战。想要孵化一个新品牌既需要时间成本也需要资金成本,而国内电商的新品牌获客成本逐年增高。价格战也是大部分外贸商家所担心的。转内后所面临的低价竞争同样会导致利润空间压缩。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国内电商平台近年来开始加大扶持商家的力度。拼多多、京东、淘宝、抖音等主流平台对商家进一步加大重视,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外贸商家转内的焦虑。同时,一些典型的外贸转型企业也为其他商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例如,东莞羊绒企业“藏里羊”通过打造老板直播人设、结合爆款策略以及将海外供应链优势转化为国内用户可感知的“源头工厂”等方式,成功实现了从外贸贴牌向高端自主品牌的转型。2024年,“藏里羊”海内外销量加起来共做了6亿元的生意,其中抖音直播间就贡献了4个亿的GMV。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贸商家涌入国内市场,在直播间里高调亮相,企业应该意识到回国并非简单的产能转移,而是需要在产品适配、渠道效率、品牌心智等方面全面发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