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举行的亚马逊云科技大会上,Manus AI的联合创始人张涛作为演讲嘉宾登台亮相,这是他自Manus引起广泛关注后的首次公开演讲。张涛在科技界拥有丰富的履历,曾在字节跳动负责国际化产品的战略规划,并于2023年加入光年之外,担任产品负责人,专注于AI产品的研发与商业化。
2024年7月,张涛与季逸超、肖弘共同创立了Manus AI,并担任公司的重要合伙人角色。Manus AI的成立,标志着张涛在AI领域探索的新篇章。在演讲中,他详细阐述了创立Manus的初衷以及公司的核心理念。
张涛透露,Manus并非公司的首款产品。早在ChatGPT发布前一周,他们就推出了monica.im,这是一款专为海外市场设计的AI浏览器插件。monica.im允许用户在各种浏览器场景中,如搜索、写邮件、看视频等,无缝接入大模型能力,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截至今年三月份,monica.im的用户数已超过两千多万,ARR(年度重复收入)达到约1800万美元,且仍在持续增长。
然而,Manus团队并未止步于此。他们一直在寻找下一个ChatGPT级别的突破点。尽管ChatGPT通过chat模式定义了人与大语言模型的交互方式,但张涛认为这种模式存在本质上的限制,即用户的提问能力和提问动机的差异,会极大地影响产品的体验和价值。
与传统的Chatbot相比,Manus AI的体验截然不同。用户无需频繁输入任务指令,只需给出简单的指示或文件,Manus就能像真实的实习生或助理一样,自主完善后续工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Manus为每个任务分配一台虚拟机,提供各种工具的使用权限,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这种“招一个实习生并磨合”的过程,让Manus能够更高效地完成任务。
张涛指出,Manus之所以与众不同,关键在于其坚持的“less structure,more intelligence”理念。他们没有用复杂的预设workflow,而是让Agent framework自行涌现出各种能力。这种理念让模型能够发挥更大的智力,从而在各种行业中完成令人意想不到的任务。
在底层模型选择方面,Manus采用了Claude模型。张涛解释称,与传统Chatbot场景不同,Agent场景需要模型能够在一轮对话之外解决问题。Claude在这方面投入较早且深入,因此在市面上成为做Agent的最佳选择。亚马逊云科技为Manus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特别是在全球基础设施和合规性方面。
张涛表示,作为一个初创公司,他们要在全球范围内推出产品,面临着诸多挑战。而亚马逊云科技让他们能够专心构建应用,无需花费过多时间解决底层优化问题。现在,Manus的整个服务都构建在亚马逊云科技的云端基础设施上,这为他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支持。
在演讲的最后部分,张涛分享了Manus在全球各行业的用户反馈。他们发现,用户能够在自己的领域里用Manus完成许多创新性的任务。这些积极的反馈进一步坚定了他们坚持“less structure,more intelligence”理念的信心。
张涛的演讲不仅展示了Manus AI的创新成果,也传递了他们对AI未来发展的深刻洞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我们有理由相信,Manus AI将在未来继续引领AI领域的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