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这座被热干面、黄鹤楼与武大樱花深深烙印在公众记忆中的城市,在高奢酒店领域却显得异常低调。长久以来,业界对武汉的评价是高奢酒店的“不毛之地”,其奢华酒店的数量甚至不如同为中部城市的长沙。
截至2024年,武汉仅拥有费尔蒙和万达瑞华两家奢华酒店,而长沙却已汇聚了瑞吉、柏悦、W酒店等五家顶级奢华酒店。然而,这一局面似乎正在悄然改变。近日,武汉城建集团与四季酒店集团宣布签约,将打造华中地区首家四季酒店。同时,万豪集团旗下的丽思卡尔顿酒店也传来消息,预计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正式开业,有望引领武汉奢华酒店市场的新风尚。
这两大高奢酒店的入驻动向,再次将武汉酒店市场推向了业界的聚光灯下。作为常住人口、GDP总量、人均GDP均位居中部第一的城市,武汉不仅享有国家中心城市、九省通衢等众多城市光环,更是中部地区的领头羊。那么,武汉是否在酝酿一场重塑奢华酒店布局的大动作呢?
回顾历史,武汉并非一开始就缺乏奢华酒店。早在民国时期,武汉就拥有接待过外国政要的江汉饭店和因“武昌鱼”闻名的璇宫饭店。加上建国后建成的汉口饭店和胜利饭店,它们被业内称为“江城四少”。1986年,武汉天安假日酒店成为武汉最早与外资管理方合作的酒店之一。1999年,武汉香格里拉大酒店作为武汉首家国际五星级酒店建成开业。
自2010年起,武汉高星酒店数量显著增加,花山希尔顿、万达嘉华、万达瑞华、汉口喜来登、汉阳洲际等酒店相继开业。然而,自2023年起,武汉高端酒店市场开始走下坡路,多次错失顶级奢华酒店。例如,绿地集团因武汉天河国际机场空域管制和限高问题放弃了与丽思卡尔顿的合约,转而选择了自营品牌绿地铂瑞酒店。同期,美诺酒店、施柏阁酒店、朗廷酒店、温德姆酒店等签约项目也基本停滞。
武汉奢华酒店市场的困境不仅限于此。凯悦酒店集团虽以接盘璞瑜酒店的形式进入武汉市场,但随后却换牌为凯悦酒店,并相继签约的武汉中心君悦酒店、武汉中南路逸扉酒店与武汉东湖阿丽拉酒店等也陷入了停滞或换牌的窘境。其中,武汉中心君悦酒店因业主方泛海控股陷入债务危机而搁置多年。当年泛海签约的武汉华尔道夫酒店、武汉瑞吉酒店、武汉艾迪逊酒店等奢华酒店目前也杳无音信。
尽管武汉在奢华酒店领域遭遇挫折,但其在建和现存的高奢酒店项目却命运多舛。武汉华侨城JW万豪酒店自2022年签约以来,至今仍未开工;国华美高梅酒店自2018年开工以来,开业时间一直待定;而武汉富康索菲特酒店项目在宣布复工后不久,就被曝出工地现场无人施工。国际奢华酒店供给不足,老牌五星豪华酒店逐渐老化,武汉奢华酒店市场处于“青黄不接”的尴尬境地。
武汉作为中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以及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其城市地位显赫。然而,与成都、南京、重庆等其他同级别大城市相比,武汉在奢华酒店的数量和质量上却显得不匹配。这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首先,武汉作为核心交通枢纽,工业和制造业发达,但大型会展需求相对匮乏,导致高端酒店需求不强烈。武汉会展行业在规模和影响力上与北上广深等城市有较大差距,直接影响酒店客源市场。
其次,武汉高端商业地产与酒店联动不足。近年来,武汉高端商业地产如恒隆广场、K11汉口、万象城等尚未发展成熟,且多聚焦于购物中心和写字楼,缺乏与高端酒店的紧密联动。受困于当前地产市场形势,不少条件合适的综合体项目已取消或搁置引入高端酒店的计划。例如,武汉恒隆广场项目在规划之初就没有酒店业态;金茂四新方岛项目A3地块也调整为住宅用地,此前宣传的万豪酒店宣告取消。
尽管武汉在奢华酒店领域遭遇重重困难,但其酒店市场并非没有亮点。2024年前三季度,武汉的GDP和社零总额均为中部第一,社零总额增速亮眼,位列全国第四。武汉被列为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且星级饭店营收和平均房价均表现出色。基于国内高端酒店市场业绩承压的背景,武汉2024年并未新开一家标准五星级以上酒店,但中端市场的爆发却不容忽视。数据显示,武汉2024年全年新开中端以上连锁品牌酒店47家,创下近五年新高。
国际酒店品牌如洲际酒店集团、希尔顿酒店集团纷纷在武汉新开中端酒店。同时,本土酒店品牌也在武汉市场集中发力。华住、亚朵等品牌新开多家中端酒店,万达酒店集团也携旗下高端品牌再度落地武汉。业内人士指出,近两年国内高端酒店市场面临挑战,武汉集中发力中端市场在情理之中。
奢华酒店的落位不仅是对城市CBD的背书,更隐藏着由酒店、开发企业和投资者等多方构筑的财富逻辑体系。武汉在发力中端酒店的同时,也开始布局奢华酒店,意在补全短板,打破中部地区酒店市场格局,更折射出武汉从“工业重镇”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转型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