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长视频寻路:IP光环渐暗,短剧崛起,内容创新成关键

   时间:2025-04-15 15:53:08 来源:ITBEAR作者: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年来,长视频平台对IP资源的依赖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个显著趋势,这一趋势大致可以追溯到2015年前后。当时,《盗墓笔记》作为国内首部采用会员差异化排播模式全集上线的网剧,在爱奇艺平台上线后,仅22小时流量便突破亿次大关,当月付费VIP会员数激增至501.7万,同比增速高达765%。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IP的巨大吸引力,也为长视频平台后续的内容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随着时间的推移,长视频行业的竞争模式逐渐从单一的版权采买转向更为复杂的“IP全链条开发+自制内容”模式。然而,内容质量与会员规模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创意内容生产的不确定性,使得平台在内容端的选择变得尤为谨慎。IP,尤其是经过市场验证的成熟IP,因其自带一定数量的粉丝基础,成为了平台内容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IP+顶流”的策略一度盛行,明星的粉丝效应能够快速拉动剧集的热度与商业价值。

然而,IP带来的安全感并非永恒。随着内容供给的日益丰富,IP的“质保”标签逐渐淡化。德塔文数据显示,古装、悬疑、都市等过往备受追捧的题材中,只有悬疑剧的播出量在2024年呈现出增长态势,这得益于悬疑剧内容辨识度高,且能够通过高质量制作脱颖而出。

面对内容端的投产迷雾,降本增效成为长视频平台的主流策略。从今年3月中旬开始,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平台相继上线了《黄雀》《沙尘暴》《棋士》等原创悬疑剧集,这些剧集在剧本上摒弃了传统的IP改编路线,转而探索原创内容的可能性。

据QuestMobile数据,2024年四大视频平台共上新240部剧集,较2023年减少了10.8%。同时,多平台联播剧占比增加,上新剧集部均下降2集。这一趋势反映出平台在内容策略上的调整,更加注重剧集的质量和效果,而非单纯的数量扩张。

另一方面,短剧作为内容供给的新势力,其商业化框架逐渐成型,对长视频的商业模式构成了新的挑战。短剧以其短小精悍、节奏紧凑的特点,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的关注。长视频平台在尝试重塑自我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长短内容之间的博弈。

IP的“确定性”在近年来逐渐受到磨损。以“IP+顶流”策略为例,虽然一些IP改编剧集在数据上表现出色,但口碑与热度并不总是相匹配。观众对同质化IP的审美疲劳逐渐显现,尤其是古偶、仙侠等题材。这种审美疲劳不仅影响了剧集的口碑,也逐渐侵蚀到了数据表现。

面对这一挑战,长视频平台开始将目光投向原创内容。通过从大纲阶段开始跟进,编辑根据市场需求把握方向,作者负责细化,平台有意识地控制原创IP的数量和质量。相较于IP改编的“预期锁定”,原创内容更像是平台为了应对市场变化而精心准备的“预制菜”。

在长短内容的博弈中,长视频平台也在尝试调整自身的会员服务和内容策略。一方面,平台通过限制登录设备数量等方式调整会员权益,以应对业绩压力;另一方面,平台也在增加短内容供应,以适应观众对短内容、紧凑内容的取向。爱优腾等平台都设有短剧专区,且短剧的会员模式与长剧保持一致。

长视频平台还在尝试让原有的长剧供应更加适应观众的需求变化。通过减少剧集长度、提高剧情紧凑度等方式,平台努力提升剧集的完播率和观众满意度。例如,爱奇艺的《我的阿勒泰》豆瓣评分高达8.9分,但集数仅有8集;优酷的《新生》则以其紧凑的剧情和出色的表现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IP改编剧集也开始向“精致紧凑”方向靠拢。例如,《开端》《平原上的摩西》等剧集在保留原著精髓的基础上,通过精简剧情、提高制作质量等方式,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好评。这或许预示着长视频平台在寻找新“确定性”过程中的一种趋势。

随着“赌爆款”的成功率逐渐下降,长视频平台围绕IP展开的一系列生产机制也将经历调整。传统的IP维度,如成熟的叙事、原始粉丝积累和商业确定性,在当下都面临着更为严苛的审视。平台需要更加注重剧集的创意和质量,以适应观众日益挑剔的口味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在转型的过程中,长视频平台需要将内容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加强原创内容开发、优化会员服务、调整内容策略等方式,平台努力应对可能的市场变化和注意力迁移。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