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多个领域的创新,其中AI陪伴类产品尤为引人注目。据行业预测,从2025年至2028年,中国市场的AI情感陪伴行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市场规模预计将从38.66亿元飙升至595.0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48.74%。然而,近期DataEye研究院注意到,曾经风靡一时的社交AI应用市场正悄然发生变化。
具体而言,像星野、猫箱等昔日的热门社交AI应用,如今在市场推广和用户活跃度方面均显现出显著下滑趋势。这一变化不禁让人产生疑问:社交AI市场究竟遭遇了什么?
为了深入探讨这一现象,DataEye研究院选取了星野、猫箱、筑梦岛三款具有代表性的社交AI产品进行分析。从下载量数据来看,自2025年以来,这三款应用在苹果端市场的下载量均出现了明显的下滑。星野和猫箱作为社交AI领域的佼佼者,日下载量从之前的约2万次迅速下降至目前的7000次左右;而筑梦岛的日下载量也从3000次左右降至1000次左右。
除了下载量,这三款应用在广告投放力度上的变化同样引人注目。根据ADX行业版数据显示,自2025年以来,星野、猫箱和筑梦岛的广告投放量均呈现出明显的下滑态势。其中,星野的广告投放量虽然一度遥遥领先,日投放素材量峰值超过2.6万组,但自2月份以来也遭遇了大幅缩减,目前维持在1万组左右。而猫箱和筑梦岛的投放量下滑更为剧烈,猫箱的日投放素材量从2000组左右暴跌至200组左右,筑梦岛则从1000组左右降至300组左右。
在广告投放渠道方面,星野和筑梦岛主要投放在腾讯系媒体平台,如QQ音乐、优量汇、酷狗音乐等;而猫箱则更倾向于字节系的穿山甲联盟。尽管投放渠道有所不同,但三款应用均受到了此次行业降温的影响。
那么,导致社交AI市场集体降温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DataEye研究院结合公开数据和资料,从外部和内部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外部方面,随着DeepSeek等深度思考大模型的兴起,整个AI行业的战略重心发生了转移,社交AI的重要性相对下降。内部方面,社交AI应用普遍存在同质化严重的问题,无论是产品设计、角色设计还是聊天逻辑都缺乏新意,导致用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感到枯燥。社交AI产品的商业化模式也相对单一,主要以订阅会员为主,增值服务对用户核心体验的提升有限,吸引力不足。
尽管社交AI市场目前遭遇了一些挑战,但DataEye研究院认为,这并不意味着社交AI是一个伪命题。社交活动本身能够带给人们情绪价值、理性价值和生理价值,而社交AI在情绪价值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它能够无条件地关心、包容和鼓励用户,这是现实社交中难以完全做到的。然而,社交AI在理性价值和生理价值方面还存在不足,这也是未来社交AI产品需要改进的方向。
事实上,已经有一些产品开始尝试在社交AI的细分领域进行探索。比如,有些应用专注于心理疗愈和情绪追踪,为用户提供更加专业的心理支持;而有些产品则侧重于AI角色扮演,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体验。还有一些终端产品如AI情感陪伴机器人、AI宠物等,也在努力弥补社交AI在生理价值方面的不足。这些尝试或许能够为社交AI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