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这座位于长江之畔的城市,在储能产业的浪潮中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4月9日,随着宜宾储能产业园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的举行,一系列新能源应用场景和新型储能项目正式拉开序幕,现场气氛热烈,掌声雷动,挖掘机的轰鸣声此起彼伏,标志着宜宾在储能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此次集中开工仪式,是宜宾市与投资企业深度合作的缩影。自年初以来,宜宾市区联动,积极拜访对接、精准推介,发布场景机会清单,优化政策服务,全力推动项目落地。从长江源头到黄浦江畔,宜宾的招商团队火力全开,在四川、西部乃至长三角地区掀起了一股强劲的“宜宾投资风”。
宜宾的招商模式独具特色,以“为产业找场景,为场景找产业”为定位,依托“基金招商”模式,在这片热土上构建起多元化的现代产业体系。优质白酒和动力电池产业已突破千亿产值大关,晶硅光伏和数字经济正朝着千亿目标稳步迈进。宜宾的GDP排名也从全国150位左右跃升至87位,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尤为宜宾的“基金招商”模式正在不断升级,从项目导入的1.0时代迈向招引产业集群的2.0时代。资源禀赋与招引模式的不断创新,让宜宾在抢抓绿色新能源产业风口的竞赛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此次集中开工的新能源应用场景和新型储能项目,正是宜宾剑指新型储能产业版图的重要布局。
在年初的应用场景机会清单发布会上,宜宾推出了包括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新型储能等在内的7大类型78个应用场景,总投资超195亿元。而在长三角投资推介会上,宜宾更是以7场重点企业专题会谈、2场产业链供需对接会,揽金493.3亿元,现场签约130个项目。这些举措不仅吸引了众多企业的目光,更为宜宾的新能源、新经济等产业链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宜宾的产业应用场景建设已初见成效。在新能源领域,华电四川、大唐四川的电化学储能电站率先并网运行,天原集团的工业储能项目成为全省最大规模的用户侧储能。同时,宜宾还率先在全国打造氢能智轨应用示范,推动“电动宜宾”建设蔚然成风。在数字经济领域,宜宾高效运行新经济科创产业基地,吸引了150多家软件企业入驻,数字经济产业规模超600亿元。
基金招商模式的创新,为宜宾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宜宾与IDG、中金、晨道等头部资本合作,组建了18支总规模超300亿元的招商引资基金群。通过基金招商,宜宾成功引入了昆仑电解液、高景太阳能等一系列重点项目,不仅完善了产业链布局,还吸引了更多上下游企业的关注,助力宜宾打造新能源产业高地。
如今,宜宾的基金招商模式正在向2.0时代升级,从项目导入转向产业集群招引。1月10日,宜宾市发布了总规模超60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矩阵,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产业,旨在通过基金投入延展产业链条,实现基金与城市同频共振。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推动宜宾各产业建圈强链,为基金合作伙伴带来共赢效益。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宜宾正奋力书写着储能产业的新篇章。从研发、集成到储能变流器、电池管理系统等关键环节,宜宾已基本完成新型储能产业的布局。随着一批批重点项目的签约开工,宜宾储能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生态体系正逐步成型。未来,宜宾将继续秉持“为产业找场景,为场景找产业”的理念,推动应用场景向行业前景、发展美景跃迁,为构建高效、可持续的能源系统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