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联欢晚会的落幕,一场关于人形机器人的热潮悄然兴起。宇树科技的H1人形机器人凭借其独特的赛博秧歌表演,迅速走红网络,同时也点燃了投资者对人形机器人市场的热情。然而,这并非人形机器人首次登上春晚舞台,早在数年前,“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便曾多次亮相春晚,但反响平平。
回顾优必选的春晚之旅,从2019年的Walker机器人与明星同台表演,到2021年的“拓荒牛”四足机器人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优必选似乎总是难以逃脱“叫好不叫座”的魔咒。尽管多次亮相全国观众面前,但优必选的机器人始终未能像宇树H1那样,引发全民热议。
优必选创始人周剑曾在业绩说明会上,对人形机器人行业的现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当前市场上充斥着大量以跳舞、翻跟头为卖点的机器人,这些虽然能够吸引眼球,但对人形机器人的长远发展并无太大助益。他强调,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方向不应是追求眼球效应,而是应着眼于实际应用和技术创新。
从财报数据来看,优必选在过去一年实现营收13.05亿元,同比增长23.7%,但毛利率却从31.5%降至28.7%,归母净利润依然为负,亏损有所收窄。尽管业绩有所增长,但优必选至今仍未实现盈利。对此,公司投资者关系负责人表示,盈亏平衡并非现阶段的首要目标,更重要的是推动人形机器人的落地应用。
然而,在人形机器人落地方面,优必选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据公司首席财务官透露,去年人形机器人收入仅为3500万元,全年交付的人形机器人更是仅有10台。这一数据,与“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称号显然有些不符。
不过,近期优必选在商业化方面似乎迎来了一丝曙光。有消息称,东风柳汽计划在2025年上半年部署20台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而居然智家也拟在年底前采购部署500台优必选仿真人形机器人,并计划在未来销售1万台。尽管这些意向能否最终落地仍存在不确定性,但对优必选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信心提振。
然而,从财报中不难发现,支撑优必选业绩表现的并非人形机器人业务,而是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硬件设备。包括智能猫砂盆、宠物理毛吸尘器在内的一系列小家电产品,成为了优必选的顶梁柱。这一现象,不禁让人对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商业化前景产生质疑。
在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尚未明朗之际,优必选将小家电作为供血业务似乎无可厚非。但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一年优必选的销售费用大幅增长至5.239亿元,主要用于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硬件设备的广告及推广开支。而同期研发费用却下滑至4.781亿元,管理费用也微降至3.7亿元。这一投入结构的变化,让人不禁担忧优必选是否已偏离了人形机器人的主业。
实际上,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商业化进程确实缓慢。尽管投资市场对人形机器人充满热情,但实际应用能力和成本问题依然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不少创业公司已在B端找到了一些应用场景,但人形机器人的效率和成本问题依然难以解决。随着机器人赛道的拥挤,价格战的趋势也逐渐显现。
在此背景下,优必选等人形机器人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保证技术创新的同时,实现商业化落地和成本控制,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尽管未来人形机器人市场仍充满想象力,但能否真正走出困境,还需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