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酒行业的千亿巨头中,贵州茅台再次展现了其稳健的增长实力。4月29日晚间,贵州茅台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营收达到了514.43亿元,同比增长10.67%,净利润更是高达268.47亿元,同比增长11.56%。这是贵州茅台首次在第一季度营收突破500亿元大关,日均盈利达到了惊人的5.711亿元。
在当前白酒市场面临“存量竞争”、产能过剩、库存高企等多重挑战的背景下,贵州茅台的这一成绩尤为亮眼。那么,贵州茅台是如何在如此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稳健增长的呢?这是否只是春节市场的一时繁荣,还是贵州茅台已经找到了穿越新一轮价值周期的秘诀?
贵州茅台的产品线主要分为茅台酒和其他系列酒两大类。其中,茅台酒作为公司的“基本盘”和“压舱石”,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财报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茅台酒营收占比高达86.1%,达到了436亿元,同比增长9.7%,多卖了39亿元。尽管增速有所放缓,但相较于行业整体的低增长,这已经充分展现了贵州茅台业务转型的成功。
回顾2024年,白酒行业承压明显。消费端需求疲软,加上白酒的投资属性被削弱,双重压力使得茅台酒的价格体系也受到了冲击。飞天茅台的市场价格一度出现回调,尤其是在电商平台百亿补贴的常态化下,价格甚至跌至2080元,这对经销商的心理防线构成了巨大冲击。为了稳住现金流,部分经销商选择抛售茅台酒,进一步加剧了价格的下跌。为了应对这一危机,贵州茅台采取了一系列挺价措施,包括暂停部分产品的投放和合成行权等,最终成功稳定了飞天茅台的价格。
在应对市场挑战的同时,贵州茅台也积极寻求新的增长点。其中,系列酒作为贵州茅台的重要增长极和第二曲线,表现尤为突出。2025年第一季度,系列酒实现营收70.22亿元,同比增长18.30%,营收占比也提升至13.88%。从2014年的不足10亿元,到如今的百亿规模,系列酒的快速崛起为贵州茅台的多元化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了进一步提升系列酒的市场竞争力,贵州茅台在产品端和渠道端都进行了全面升级。在产品端,系列酒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品矩阵,覆盖了从百元级到千元级的不同价格段。在渠道端,贵州茅台通过减少经销商数量、提升直销占比等方式,优化了渠道结构,提高了对消费者的触达能力。同时,贵州茅台还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贵州茅台的国际化战略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公司海外市场销售收入达到了51.89亿元,同比增长19.27%。今年第一季度,海外市场销售收入更是达到了11.19亿元,同比增长37.53%。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贵州茅台不仅积极参与国际论坛和博览会等活动,还通过打造“茅台之夜”和“茅台文化节”等品牌IP,推动食酒结合创新,积极融入当地文化。
然而,尽管贵州茅台在国际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白酒出海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从国际烈酒市场格局来看,中国白酒的出口额仅占全球烈酒市场的0.2%,远低于威士忌和伏特加等酒类。白酒出海还面临着国际化标准的缺失、商业模式等贸易壁垒以及文化差异所导致的口感认同等问题。因此,白酒出海仅靠贵州茅台一家企业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
近年来,国内白酒产区开始抱团发展,共同讲述白酒起源的故事。同时,茅台、五粮液等多家龙头企业也在着力推进白酒申遗进程。这些举措无疑将为白酒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如今的贵州茅台,已经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贵族”,而是更加接地气、更加贴近消费者。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拓展渠道、推进国际化战略等一系列举措,贵州茅台正在不断巩固和提升自己的市场地位。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贵州茅台能否完成本年度9%的增长目标,三大转型策略能否引领其穿越本轮市场周期,仍需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