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酒业近日公布的年度报告揭示了其近十年来最为严峻的经营挑战。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显著下滑至53.57亿元,同比跌幅达到24.41%,归母净利润为3.46亿元,更是暴跌80.46%。这一业绩低谷,让舍得酒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报告中指出,2024年第四季度,舍得酒业营收仅为8.97亿元,同比下滑51.2%,净利润更是从盈利转为亏损,净亏损达到3.23亿元,同比降幅高达168.11%。这些数据无疑为舍得酒业敲响了警钟。
从长期趋势来看,自2015年以来,舍得酒业仅在当年遭遇过营收下滑,但跌幅远不及2024年。而在2016至2023年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然而,2024年的业绩大跌,让舍得酒业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市场策略和运营状况。
舍得酒业将业绩下滑归因于白酒行业整体调整期、次高端产品消费需求待恢复、公司控量挺价策略以及品牌建设市场投入阶段性增加等多重因素。然而,尽管公司采取了控货和去库存措施,成品酒库存量却仍在上升,2024年成品酒库存量达到8872.15千升,较2023年有所增加。
在产品策略上,舍得酒业近年来采用了“价格带补齐”战略,涵盖了次高端、高端以及大众市场。然而,2024年中高档酒营收仍大幅下滑27.66%。公司经营现金流由正转负,达到-7.08亿元,同比降幅高达198.98%,公司整体现金呈现净消耗状态。
在此困境之下,舍得酒业仍在推进增产扩能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70.54亿元,包括23个子项目,旨在提升产品包装、原酒生产、制曲和废水处理等方面的产能。然而,截至2024年末,项目进度仅为30%,累计投资16.57亿元,尚有50余亿元的资金缺口。而公司账面资金仅为15.43亿元,资金压力显而易见。
尽管如此,舍得酒业仍决定斥巨资投入酒旅融合项目。公司与沱牌舍得集团、酒投公司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建设舍得酒旅融合项目,总投资额为12亿元,其中舍得酒业出资5.88亿元,持有49%股权。该项目预计于2026年3月开始建设,2028年6月试营业。
舍得酒业此举,一方面顺应了酒旅市场深度融合的行业趋势,另一方面也与其老酒策略紧密相关。公司希望通过酒旅项目,深化消费者体验,扩大“老酒+文化”品牌优势。然而,业内对于老酒品牌定位和消费者认知仍存在模糊和偏差,加之文旅市场竞争激烈,舍得酒业能否成功突围,仍充满不确定性。
事实上,早在2020年前后,一批名酒企业已纷纷下场做起酒旅融合项目。茅台、泸州老窖、杜康等龙头企业依托品牌影响力,实现了较高的经济收益。相比之下,舍得酒业现有文旅区年接待量仅为20万人次,与茅台镇等热门地区相比,差距甚远。
舍得酒业酒旅项目预计中环度假区投运后,将承接年均超2亿人次的区域文旅流量。然而,面对茅台文旅等强劲对手,以及四川省内泸州老窖、郎酒等酒旅项目的竞争,舍得酒业能否通过品牌号召力和差异化文旅吸引大量客流,仍是一个未知数。
酒旅融合本质上是品牌势能的延伸变现。对于舍得酒业这样的非头部企业而言,受制于品牌认知度不足和资源整合能力有限等短板,在重资产投入的文旅赛道上或将面临异常艰难的挑战。舍得酒业如何在同质化竞争中创造独特性,以及8.5%的收益率能否抵御经济周期,都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