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举办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中,“硬科技投资与发展”平行论坛吸引了众多行业专家的目光。论坛汇聚了来自北京京国瑞、北方华创、国科天成、新紫光集团以及华泰联合证券的代表,共同探讨硬科技领域的投资并购策略。
与会嘉宾一致认同,并购作为推动半导体等硬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举措,不仅能够迅速整合市场资源,促进产业协同,还能助力国内企业加速追赶国际领先水平,增强整体竞争力。嘉宾们强调了并购过程中,标的公司的技术合作成熟度、团队稳定性及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这些因素被视为并购成功的核心所在。
在论坛上,嘉宾们特别提到了民营产业化路径在国内并购中的高效性,特别是拥有上市公司背景的企业,因其在资源整合、融资便利及支付能力上的优势,被视为并购行动的主力军。尽管从财务投资人的角度看,当前并购仍面临诸多挑战,但与会者相信,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行业的深入探索,并购模式将逐渐成熟并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关村战新基金在论坛上正式宣布成立,基金规模达到100亿元,旨在进一步加大对硬科技领域的投资力度。
北方华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文东在发言中表示,北方华创正通过并购手段加速产业布局,以期在全球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的排名中更进一步。文东指出,尽管北方华创在最新排名中跃升至第六位,但与前五名的企业相比,仍存在显著的规模和产品布局差距。他强调,并购整合是加速产品布局、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国科天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珏典则从公司自身的业务出发,分享了国科天成在并购过程中的考量因素。他表示,国科天成在半导体工艺和核心部件研发领域拥有深厚积累,但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中,发现优质团队和标的时,会积极考虑并购。罗珏典强调,团队稳定性、技术合作成熟度、团队契合度及创新研发能力是国科天成在选择并购标的时最为关注的四个维度。
新紫光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许惠龙则分享了紫光集团在深度整合方面的经验。他提到,自2022年以来,紫光集团进行了大量的重组工作,旨在提升产业协同和业务协作能力。许惠龙表示,通过深度整合,紫光集团已将业务范围缩小至半导体、人工智能和科技服务于行业三大领域,并在大制造、大研发、大市场三个方面进行统筹。集团还成立了三个总部来推动相关工作,并进行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调整。
华泰联合证券董事总经理、并购业务负责人劳志明针对当前A股市场并购重组的热潮发表了看法。他表示,尽管市场担心并购重组可能导致技术寡头、行业寡头、技术垄断和行业垄断的出现,但实际上,真正落地的并购重组数量并不多。劳志明指出,财务投资人和产业投资人在并购中的关注点不同,而财务投资人在转型并购基金时面临诸多挑战。他认为,尽管当前并购基金作为财务投资人的模式尚不成熟,但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行业的探索,未来可能会逐步形成一些新的尝试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