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文和友广州店歇业,景点式餐饮如何突破“水土不服”困局?

   时间:2025-02-24 17:24:06 来源:ITBEAR作者: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有消息证实,广州文和友已于1月底提前终止租约,门店正式停业。这家源自长沙的餐饮品牌,曾试图通过向广州和深圳扩张来证明其商业模式的可复制性,然而,广深两地门店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客流量下滑,商户退出频现,被指“高开低走”、“水土不服”。

文和友CEO冯彬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公司在平衡既有成功元素与本地文化方面做得不够好。特别是在广州,公司既想做当地文化,又舍不得放弃湘菜,这是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和反思。这一困境,也引发了业界对景点式餐饮及其本质、餐饮与产品关系的深入讨论。

从商业模式上看,文和友与美食广场并无太大差异,主要通过入驻店铺收益分成或收取租金、物业费两种方式变现。然而,其发展历程却充满了坎坷。文和友曾被视为标志性“景点”式餐饮的代表,但如今却跌落“神坛”,引发了业界对餐饮本质的重新审视。

在筷玩思维看来,产品是餐饮业的基石,但仅凭产品已难以支撑餐厅的所有竞争优势。当下,餐厅需要在产品之外,寻找更多的叠加优势,如服务、环境、食材、造景等。对于餐厅的发展或经营者的选择而言,关键在于如何将所选方向做好,而非仅仅选择什么。

以餐厅的造景需求为逻辑脉络,我们可以梳理出“景类餐厅”的进化与演化路径。在景点的大概念下,餐饮终究是景点经济的附属品。景类餐厅/造景餐饮的核心在于“景”,通过让餐厅自成一景,实现独特的消费必要性。

景点餐饮是景点+餐厅的结构,为游客提供餐饮职能。然而,景点餐饮存在诸多弊端,如低频消费、经营成本高昂等。这使得景点餐饮大多还处于传统餐饮的境地,缺乏复购和会员运营价值,品牌消费需求也丧失。

随着餐饮业的发展,景点式餐饮应运而生。它将景点职能与餐饮职能合二为一,让消费者在完成餐饮消费的同时,也能体验景点式的乐趣。超级文和友就是景点式餐饮的典型代表,它邀请多元、互补、同类的餐饮品牌装入自建的文化壳子里,实现景点式体验。

然而,景点式餐饮也存在竞争难点,入驻的餐饮品牌不仅需要与其他品牌竞争,还需要与景点式餐饮本身竞争。因此,餐饮品牌开始考虑能否让单店就具备景点式餐饮的价值。基于这样的需求,“造景餐厅”的概念落地了。

造景餐厅有三类模式:将室外的景纳入餐厅场景、借助于科技工具造景、将外景逻辑化地纳入餐厅。这些造景建设在投入期都是作为费用支出的,但对于餐厅经营的可留存性来说,它们也属于成本,并可计入资产栏目。

景类资产的意义在于能让餐厅获得持续竞争力、持续获客以及让消费体验得以贯通。景已经成为餐厅、品牌的一个直接产品,与餐厅产品进行融合。然而,景并非独立的唯一产品,而是需要融入餐饮,更要融入产品,让景具有一定的活化价值。

从根本来看,造景、景点式餐饮的目的并不在于造景,而在造品牌,从顾客体验的角度造消费价值。如果不能实现价值,景就不能被活用,最终可能导致餐厅的失败。因此,餐厅必须和景达成统一的关系,让景为餐厅、场域实现价值、提供服务。

以陕西袁家村的手工酸奶为例,它将袁家村的景与产品做了融合,自成一景,在产品本身足够优秀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也提醒了景点餐饮、景点式餐饮、造景餐饮,景的建设不仅是成本、费用、价值,更是资产,必须与餐厅达成统一的关系。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