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过后,AI领域迎来了一颗璀璨新星——DeepSeek,其热潮迅速席卷了整个互联网,并在高等教育界生根发芽。多所知名高校纷纷宣布已成功部署DeepSeek系列大模型的本地化版本,为教育创新注入了新动力。
郑州大学率先行动,其国家超级计算中心、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及信息化办公室携手合作,成功在超算中心部署了“满血版”DeepSeek-R1大模型(671B)。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郑州大学在AI技术应用与实践上取得了显著突破,为学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及学科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DeepSeek-R1凭借其6710亿参数的强大性能,在复杂推理、深度交互等方面表现出色,能够全方位满足师生的多样化需求。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也不甘落后,该校河南省人工智能大模型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部门协同作战,成功完成了DeepSeek R1的本地化部署,并将其深度融入学校的“人工智能实训平台”。此举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课堂互动水平,更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标志着该校在AI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迈上了新台阶。
浙江大学同样迎来了AI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该校深度融合智能体与DeepSeekV3、R1模型,推出了名为“浙大先生”的AI助手。依托“西湖之光”算力联盟的强大算力资源,“浙大先生”集成了校园全场景的智能应用,为师生提供了教务问答、心理咨询等全方位服务,成为了学生智慧学伴的得力助手。
上海交通大学在新学期也为师生带来了惊喜,该校联合华为技术攻关,推出了国内高校首个全国产化、“R1+V3”全系列本地部署的满血版DeepSeek(671B)千亿级大模型。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高等数学等课程的数学深度推理能力,还显著增强了编程、论文速读等辅助科研和学习的效果。
中国人民大学则宣布成功部署了本地DeepSeek R1(671B)满血版模型,为校园办公自动化、科研项目辅助等多个领域注入了新活力。此次部署不仅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强大的学科支持,还激发了师生对人工智能学研用的热情。
武汉大学也完成了DeepSeek全系大模型的部署调试工作,覆盖了中型规模、大规模和云端满血模型。该校围绕“以智慧校园为基座,系统式构建数智生态”的目标,积极探索DeepSeek等数智技术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场景化应用。
东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高校也相继完成了DeepSeek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工作,为师生提供了强大的AI助手和便捷的计算资源支持。
各高校对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不仅提升了教学科研水平,还为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广阔舞台。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这一行列,AI教育的新篇章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