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享经济领域持续深耕的哈啰出行,近日又有新动作。2月10日,哈啰在安庆市成立了一家网络科技公司,这一举措标志着其“属地化战略”进一步向长三角地区扩展,深入布局三四线城市市场。
面对滴滴青桔、美团单车等竞争对手的激烈角逐,哈啰选择通过设立区域子公司来巩固市场地位,并挖掘下沉市场的潜力。安庆作为安徽省内的三线城市,是下沉市场的典型代表,成立本地化公司能够帮助哈啰更精准地对接区域需求,如共享电单车、顺风车、换电服务等,从而在尚未饱和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哈啰出行的多元化战略不仅局限于共享单车领域。自2016年成立以来,哈啰已逐渐从单一的共享单车业务扩展到涵盖两轮共享服务、四轮出行服务以及新兴本地生活服务的多元化业务版图。随着平台注册用户数突破7.5亿大关,哈啰不再满足于仅仅作为“车轮上的搬运工”,而是致力于在出行与生活服务之间找到新的增长点。
在扩展用户出行半径的同时,哈啰也间接扩大了消费者的生活和消费半径。通过“高频打低频”的策略,哈啰试图在本地生活领域找到新的突破点。与美团通过外卖业务构建庞大用户基数和活跃流量的策略不同,哈啰以出行业务为根基,逐步向本地生活领域渗透,如租车、电车、物流等。
以共享单车为起点,哈啰通过高频的短途出行需求吸引大量用户,并通过用户画像叠加顺风车、租车等中长途出行需求。用户在习惯使用哈啰APP扫码骑车的同时,也逐渐接受通过同一平台预约其他出行服务,降低了尝试新服务的心理门槛。
哈啰顺风车自2023年以来,以47.9%的市场份额巩固了行业头部地位,覆盖超过300座城市,认证车主突破3000万。哈啰的租车业务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成立仅三年便跻身行业第一梯队,日交易额峰值达到2100万元。招股书数据显示,34%的哈啰用户使用过两项及以上服务,其中单车用户向助力车、顺风车、电动车等业务的转化率高达63.2%,验证了“两轮+四轮”场景联动的用户黏性。
除了出行服务,哈啰还在探索更多本地生活服务领域。针对外卖员、快递员等高频换电需求,哈啰推出了小哈换电服务,解决了传统充电方式的不便和安全隐患。用户只需几秒钟即可在换电柜中完成电池更换。哈啰还于2024年1月正式上线了送货跑腿服务,目前已在全国超过300座城市上线运营,并接入了达达快送,拓展了中远距离的运力。
哈啰送货跑腿服务自上线以来,已累计服务了数百万小商户和工厂货主。调研结果显示,约95%的货主评价哈啰送货定价有优势且运力充沛。这体现了用户对哈啰骑行服务履约信任的延伸,从骑行服务向同城货运等高客单价场景自然迁移。
然而,哈啰在扩展新业务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高频业务形成的规模效应未必能自然延伸至低频消费场景。例如,哈啰在两轮电动车市场的尝试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全国多地的哈啰电动车专卖店已经陆续关闭。另一方面,高频业务的“造血能力”也在下降。随着共享单车业务成本的上升和盈利压力的增大,哈啰和竞争对手们纷纷开始涨价,反映出对提升业务盈利能力的迫切需求。
面对这些挑战,哈啰需要寻找新的战略支点。通过电动车搭载的智能中控系统,哈啰可以实时捕捉通勤、接驳、即时配送等场景数据,进而衍生出电池订阅、路径保险、驿站增值等垂直服务。这种“精准场景穿透”策略既能规避与巨头的正面交锋,又能在细分市场建立用户高离开成本的锁定效应。
在本地生活领域的竞争中,哈啰明显更偏向于做交易平台,这意味着它需要在新业务上参与商家管理、用户运营、会员体系、售后服务及履约等一系列复杂琐碎的工作。这对哈啰的组织架构和用户运营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用户的品牌忠诚度以及消费习惯也是哈啰需要面对的挑战。如何在没有共享单车的情况下,让用户想起使用哈啰App下单生活服务?对于本地生活消费,转化率和复购率两个指标至关重要,这才能真正衡量出行对本地生活的转化作用。
在共享经济领域,哈啰出行的每一步都备受关注。从共享单车到本地生活服务,哈啰的多元化战略能否取得成功,还需要时间的验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场围绕用户时空占有的战争中,哈啰正在以出行场景为支点,撬动生活服务版图,争夺未来十年本地生活的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