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折叠屏手机作为智能手机市场的一股新风潮,曾被视为创新的代名词,尤其在中国市场,其受到的关注度更是空前绝后。然而,最新数据显示,这股热潮似乎正在逐渐降温。
据咨询公司DSCC的报告,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折叠屏面板出货量首次出现同比下滑,降幅达到38%。这一趋势也反映在了终端市场上,当季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同比下跌1%,结束了连续六个季度的增长势头。进入第四季度,中国市场的折叠屏手机出货量更是降至250万台,同比下降9.6%,这是连续九个季度高速增长后的首次下滑。
折叠屏手机的诞生,似乎从一开始就伴随着争议和挑战。早在2006年的MWC上,荷兰公司Polymer Vision就展示了可卷曲和可折叠的概念电子书Readius,为后来的折叠屏手机提供了灵感。然而,直到2018年,全球首款量产的横向折叠屏手机才由柔宇科技发布,但这款产品并未引起太多关注。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2019年,三星和华为相继发布了面向消费者的量产折叠屏手机,折叠屏手机这才正式走进了大众视野。
然而,从诞生至今,折叠屏手机始终无法摆脱技术上的瑕疵和用户体验上的不足。以三星Galaxy Fold为例,该机型在发布初期就因铰链进灰、屏幕故障等问题被召回,这些问题至今仍未得到完全解决。资深数码爱好者牟航认为,折叠屏手机并未能像触屏取代实体键盘那样带来颠覆性的体验,反而更像是智能手机创新乏力时的一种无奈尝试。
在实际使用中,折叠屏手机的内屏利用率也远低于预期。《降噪NoNoise》通过访谈多位折叠屏用户发现,许多用户并不经常使用内屏,甚至有些人大部分时间都选择关闭内屏。这迫使厂商们不得不开发分屏、多应用、悬浮打开等功能来适应用户的使用习惯,但这些功能往往操作复杂,并不实用。
除了用户体验上的不足,折叠屏手机在工业设计上也存在天然缺陷。为了追求轻薄,厂商们不得不在性能上做出妥协,导致市面上的大多数折叠屏手机都使用上一代处理器,散热系统、机械布局、电池等性能都有所牺牲。折叠屏手机的制造成本远高于直板机,维修费用也昂贵许多,主板和屏幕是维修中最昂贵的部分。
尽管如此,折叠屏手机在某些特定群体中仍然拥有一定的市场。对于高端商务人士来说,折叠屏手机不仅是一种通讯工具,更是一种社交符号,能够彰显身份和地位。然而,即使在商务圈子中,折叠屏手机的渗透率也并不高。许多商务人士表示,他们从未见过周围有人使用折叠屏手机。
苹果何时入局折叠屏手机市场,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有传闻称,苹果或将于明年推出双折叠手机,但这则消息并未得到官方确认。不少用户和国产厂商对苹果入局持怀疑态度,认为苹果对于折叠屏手机可能并不感兴趣。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苹果的产品线非常稳定,没必要在中间插入一个折叠屏手机来分流其他产品的市场。
在双强(华为和三星)的阴影下,其他厂商在折叠屏手机市场的表现也并不理想。除了华为之外,国内其他折叠屏手机厂商几乎都不挣钱。2023年第四季度,华为以51.23%的市场份额蝉联国内销量冠军,而其他厂商的折叠屏手机销量仅有几十万台。这导致每一代折叠屏手机都需要投入较高的研发成本,但销量却不高,更多是靠其他产品的利润来补贴。
尽管如此,折叠屏手机市场并未完全失去希望。高端化成为许多厂商的新出路,他们试图通过提升产品品质和设计感来吸引高端用户。例如,华为的三折叠手机Mate XT虽然在使用体验上存在不足,但其保值率却堪比二手奢侈品,一机难求。这表明,只要厂商们能够持续创新并提升用户体验,折叠屏手机仍然有可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随着OPPO Find N5和三星首款三折叠手机Galaxy G fold等新品即将上市,折叠屏手机的竞赛仍在继续。或许,在成为时代的眼泪之前,厂商们还想留给人们更多关于创新和变革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