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中国芯片制造业的领军企业,近日在其第四季度业绩说明会上,由联席CEO赵海军详细阐述了公司的市场策略及业绩表现。
赵海军在展望2025年时指出,本地化生产的趋势为市场带来了更多的需求,但同时也加剧了同质化竞争,导致结构性产能过剩。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芯国际正致力于技术革新,通过开发领先技术来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并深化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公司还推出了新产品,以缓解价格竞争带来的压力。赵海军强调,中芯国际坚持灵活的定价策略,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价格,而非主动降价,但在必要时会与战略客户共同应对价格竞争,以确保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
尽管第四季度是传统上的行业淡季,客户的采购意愿相对较低,但中芯国际的表现却令人瞩目。公司在该季度新增了2.8万片12英寸产能,并优化了产品组合,使得平均销售单价环比上涨6%。这一增长不仅抵消了出货量下降对收入的影响,还减轻了折旧上升对毛利率的负面影响。中芯国际第四季度销售收入持续增长,达到22亿美元以上,环比增长1.7%,毛利率也提升至22.6%,环比增长2.1个百分点。
对于今年一季度,赵海军表示,尽管是淡季,但市场并不冷清。他指出,客户的库存水平相对健康,而且有两个明显的趋势值得关注。一是汽车等产业正在加速向国产供应链转移,部分产品已经开始量产。二是受国家刺激消费政策的影响,客户补库存的意愿增强,特别是在消费、互联网、手机等领域,补单和急单增多。这些因素使得一季度市场表现出淡季不淡的特点。然而,赵海军也提醒,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对下半年产生影响,同时同业竞争也日益激烈。
中芯国际发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快报显示,公司在该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9.17亿元,同比增长31.0%,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3.5%至9.92亿元。全年来看,中芯国际的营业收入达到577.96亿元(80.3亿美元),同比增长27.7%,这是公司全年收入首次突破80亿美元大关。然而,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23.3%,至36.99亿元,主要是由于资金收益下降所致。
在业绩说明会之后,中芯国际的股价在历史高位附近波动,其中港股一度上涨6%,显示出市场对中芯国际未来发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