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初以来,港股市场在全球大类资产中的表现尤为抢眼,呈现出一波强劲的上涨态势。
从1月14日的低点算起,港股通互联网指数至今已累积了26.64%的涨幅,恒生科技指数也上涨了25.22%,正式步入技术性牛市。这一趋势在近期并未显示出减退的迹象,港股通互联网ETF(159792)今日更是上涨3.44%,自1月14日以来涨幅已达24.69%。
资金面上,南向资金净买入额高达164.68亿港元,显示出投资者对港股市场的强烈信心。而推动这一轮上涨行情的核心因素,无疑是DeepSeek的崛起。DeepSeek不仅引领了港股两地科技热潮,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
DeepSeek概念的火爆程度,从涨幅榜上便可见一斑。多个与DeepSeek相关的个股和板块占据了涨幅榜的前列,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A股市场方面,算力、云计算、大数据等相关概念股也表现出色,美格智能等个股更是连续涨停。
港股方面,恒生科技指数同样表现出色,上涨2.65%,收报5286.66点,距离去年10月7日的高位已近在咫尺。在科技股的带动下,恒指和国指也分别上涨1.84%和2.09%,刷新了阶段新高。大型科技股全线拉升,小米集团、阿里巴巴、美团等个股均涨幅显著。
DeepSeek的强大引领力量不容忽视。上线仅20天,DeepSeek便实现了超过2000万的日活。微软、亚马逊AWS、英伟达、腾讯云等厂商已将DeepSeek开源模型部署在云端,国内多家IT企业和券商也已官宣完成DeepSeek的本地部署。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近日发布的2025年春节通信业务相关情况也提到,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均全面接入DeepSeek开源大模型。
DeepSeek概念的持续发酵,为港股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当前缺乏其他炒作主题的市场环境下,资金容易形成对DeepSeek概念的抱团效应,无论是机构还是散户,都积极参与其中,从而加强了该概念的赚钱效应,吸引了更多新资金的涌入。
港股市场的上涨行情并非简单的流动性驱动,而是有基本面支撑的。过去几年,港股一直受到各种利空因素干扰,表现不尽如人意。但随着DeepSeek的出现,科技公司的想象空间被打开,价值重估的叙事逻辑重新被市场接受。不少外资投行也开始重新审视中国资产的价值,纷纷喊出重估中国资产的声音。
实际上,港股的科技公司中不乏佼佼者。互联网、电动车、半导体等行业中的许多公司,在基本面、行业地位、利润率、收益率以及产品的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拓展新业务的能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色。这些公司正通过内部优化业务、降本增效以及外部积极拓新等努力,逐步改善自身状况。
以小米为例,其首款电动车SU7的热销预示着小米成功切入电动车市场,为公司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加上未来即将上市的新AI消费电子产品,小米的市值已经涨至1.07万亿,成为港股市场第11大市值、互联网第3大市值公司。而更为庞大的业务增长点,无疑是AI。港股上的科技公司拥有众多横跨B端和C端的AI业务,DeepSeek的突破将加速这些公司AI应用的开发和上市。
南下资金的持续流入也为港股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今年1月份,南下资金月净流入额达到了1256亿港元,创下了2021年2月以来单月最高纪录。这些资金主要流向了腾讯控股、小米集团、中芯国际、阿里巴巴等龙头公司。随着港股市场的基本面持续改善和流动性保持充裕,这一波上涨行情有望继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