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消费领域始终站在变革的最前沿,不断演绎着市场的风云变幻。
步入2024年,消费市场展现出了怎样的风貌?哪些趋势成为了焦点?而对于即将到来的2025年,又蕴藏着哪些新的消费机遇?商家该如何把握这些机遇以实现增长?近期,消费创投智库的创始人静仪,就《逃离红海:传统品类寻求高溢价,小众品类探索新需求》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线下分享,内容详实且富有启发性,不仅全面回顾了2024年的消费市场趋势,还对2025年的消费前景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预测。
以下是部分精彩内容的摘要,旨在为从业者提供洞见,共同迎接2025年的挑战与机遇。
2024年,消费市场的复苏态势明显,各大主流电商平台如淘天、抖音、京东、拼多多和视频号电商等,均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动力。消费行业的投融资活动也显著回暖,全年投融资事件达到719起,同比增长5.3%,尤其是下半年,市场活跃度明显高于上半年,这不仅反映了投资人完成业绩目标的压力,更是市场活力与潜力的真实写照。
当前,消费市场已步入存量竞争阶段,往日的增量机会逐渐转变为对存量的激烈争夺,消费结构正在经历深刻调整。在这一背景下,许多消费需求被替代,“平替”现象蔚然成风,消费品的整体价格带呈现下移趋势,连奢侈品市场也未能幸免,如LV在2024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就下降了2%。同时,受经济形势制约,消费层面的技术创新减少,企业更倾向于通过产品形态的创新来吸引消费者,在有限资源下寻求突破。
从消费者行为来看,整体消费氛围趋于谨慎,冲动消费减少,决策过程更加保守。消费时点从前置转为后置,例如羽绒服的购买高峰往往集中在降温后的一周。品牌忠诚度也在降低,消费者在不同品牌间的转换成本大幅降低,品牌面临着降价或推出更低价格带新品的压力。刚需品类在结构化升级,非刚需品类则面临降级甚至消失的风险,核心逻辑在于综合客单价下降,消费者更加注重耐用周期和质价比。
面对存量竞争,传统品类已成为红海战场,品牌若缺乏技术革新支撑,将陷入低价和流量的恶性竞争。而细分领域则蕴藏着新的机遇,内容电商的蓬勃发展打破了传统消费的边界,将小众、个性化的需求带入大众视野,为企业开辟了新的赛道。例如,在服饰领域,随着内容电商渗透率的提升,银发经济和中老年人群体的消费潜力逐渐显现。同时,汉服作为热门品类,其细分领域的儿童汉服或其他类型的儿童民族服饰也展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
在消费趋势方面,情绪价值和面子生意成为不可忽视的市场机会。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和高强度压力使得消费者对于能够带来情感慰藉和心理满足的产品有着强烈需求。如Jellycat、泡泡玛特等品牌通过独特设计和文化内涵满足了消费者的这一需求。同时,IP联名热潮也将这一趋势推向新的高度。面子生意聚焦于满足消费者“花小钱办大事”的心理,以松露等产品为代表,在消费降级的大背景下,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性价比与社交价值兼具的消费选择。
对于2025年的消费市场,品牌需要精准把控功能性和价格位。功能性将成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吸引消费者购买的关键。例如,具有保健功效的酸奶更能吸引消费者。同时,品牌需要在价格带上进行精准卡位,通过价格带来圈定目标用户人群,并塑造消费者对品牌的直接认知。以防晒衣市场为例,100元以下的价格带已成为消费者对高性价比防晒衣的普遍认知。
在存量竞争中,品牌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对于部分投放能力强或擅长控制供应链成本的品牌来说,继续在传统品类中竞争或许可行。但对于更多品牌而言,这并非长久之计。通过有效的形态创新和精准的价格定位,抓住情绪价值、面子生意和功能性产品的机遇,将是品牌在2025年实现突围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