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科普界,李元这个名字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无数人对科学的探索之路。199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李元星”,这不仅是对李元个人的崇高致敬,更是对中国科普工作者卓越贡献的国际认可。
李元的人生轨迹,始于1925年的太原。他的父亲李尚仁,一位留学日本的工业教育家,对李元的影响深远。在父亲的引导下,李元从小便对天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少年时期的他,常常在夜晚仰望星空,用父亲带回的星图对照观测,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天文知识。这份对天文的热爱,成为李元日后投身科普事业的基石。
1937年,太原沦陷,李元一家辗转至重庆。在那段动荡的岁月里,李元对天文的热情不减反增。他常常半夜溜出宿舍,独自到野外观测星座,这份坚持和热爱,为他日后的科普之路埋下了伏笔。
高中时期,李元有幸结识了中国现代天文事业的先驱们,如张钰哲、陈遵妫等。他们的指导和鼓励,让李元更加坚定了从事天文科普的决心。1945年,李元在《大公报》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科普文章《介绍夏时制》,这标志着他科普写作生涯的起点。
1947年,李元凭借出色的天文学天赋和热情,被破格推荐到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前身)工作。在紫金山天文台的岁月里,李元如饥似渴地阅读国内外天文学书籍和杂志,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科普工作者。他还主编了《大众天文》杂志,为新中国初期的天文学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元最为人称道的成就,莫过于他创建北京天文馆的壮举。新中国的成立,让李元看到了实现前辈天文学家梦想的希望。他积极奔走呼吁,终于促成了北京天文馆的筹建。1957年,北京天文馆正式开馆,成为我国第一座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馆之一。李元亲自设计和编写的《到宇宙去旅行》节目,成为天文馆的保留节目,深受观众喜爱。
除了天文科普,李元还对太空美术情有独钟。他收藏了大量太空美术作品,并致力于推广太空美术在中国的发展。他与国际太空美术大师开展学术交流,推动了中国本土太空美术家的成长。李元还策划了多次太空美术展览,让更多人感受到了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李元的一生,是科普事业的一生。他编著、校译了五十多种科普书刊,发表了数百篇科普文章,为中国的科普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即便到了古稀之年,他依然活跃在科普一线,为观众播讲科普专题,传播科学之美。
2012年,李元荣获“知识中国年度人物”称号,这是对他一生科普事业的最高赞誉。2016年,李元在北京逝世,享年九十一岁。但他的精神,如同他名字所命名的小行星一样,永远闪耀在科学的天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