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消费电子行业经历了一场引人注目的复苏,智能手机与PC市场纷纷摆脱了长达数年的低迷态势。据Canalys数据显示,去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攀升至12.2亿台,实现了7%的同比增长,而PC市场也迎来了3.8%的增幅,结束了其漫长的寒冬期。
这一年,被广泛誉为“AI硬件元年”。众多消费电子厂商纷纷将AI作为核心卖点,推出了一系列新品。苹果公司在其WWDC大会上推出了Apple Intelligence,旨在通过内置的大语言模型,将AI能力融入iOS生态的重要应用中。随后,iPhone 16系列作为苹果AI时代的首款旗舰机面世。与此同时,OPPO、vivo、小米、荣耀等手机厂商也相继推出了主打AI功能的旗舰机型。
PC市场同样不甘示弱,联想、惠普、戴尔、宏碁等厂商也推出了所谓的“真AI PC”产品。一时间,AI消费电子的热潮席卷了整个行业。
然而,尽管消费电子市场迎来了复苏,但AI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却显得颇为微妙。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新兴市场入门机型需求的增长,而这些机型通常并不搭载厂商主推的AI功能。券商分析指出,2024年上半年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复苏主要归功于中低端市场的产品线改造和渠道建设,而非AI带动的高端机换机潮。
PC市场的表现同样未能充分证明AI的推动力。尽管AI PC的概念备受瞩目,但由于与AI生态系统的适配问题,其销量并不理想。AI智能音箱、AI可穿戴设备等新兴产品也未能掀起太大波澜。
事实上,消费电子行业之所以“死磕”AI,更多是出于无奈之举。自2022年以来,智能手机与PC市场相继陷入寒冬,出货量持续下滑。面对这一困境,厂商们亟需新的卖点来激活消费者的换机欲望。AI的爆火无疑为寒冬中的硬件厂商们提供了一根救命稻草。
然而,尽管各大厂商纷纷推出AI消费品,但消费者是否愿意为AI买单却成了一个大问题。Counterpoint的市场调查显示,尽管有32%的消费者了解AI智能手机,但仅有19%的人愿意为其支付额外费用。高溢价、替代方案的存在以及消费者对于AI价值的认知模糊,都成为了AI消费电子面临的挑战。
目前,AI对于消费电子行业的加持更多地体现在资本市场上。中金公司的研报显示,自苹果推出Apple Intelligence以来,A股、H股消费电子板块的估值明显提升。然而,如何将资本的追捧转化为更广泛的消费者追捧,仍是各大厂商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AI融入消费电子的路径探索中,厂商们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如端侧大模型的应用和AI Agent智能体的开发等。然而,这些进展并未能彻底解决消费者对于AI价值的认知问题。在当前的过渡阶段,消费者更倾向于下载AI相关App,而不是购买AI PC或AI手机。
尽管如此,AI仍然为消费电子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步成熟,AI有望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厂商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心理,以推出更具吸引力的AI消费品。
对于消费者而言,AI消费电子产品的高溢价仍然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如何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同时降低价格,将是厂商们需要努力的方向之一。消费者还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AI的功能和价值,以便更好地选择和使用AI消费品。
在这场消费电子的复苏大潮中,AI无疑扮演了一定的角色。然而,其真正的价值和影响力仍有待进一步验证和挖掘。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步成熟,AI有望在消费电子行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AI消费电子面临诸多挑战和争议,但其在保护用户数据隐私方面的优势仍然不容忽视。通过将大模型从云端移植到终端产品上,AI消费电子可以在断网状态下继续使用大部分AI功能,从而有效保护用户的数据隐私。
尽管消费电子行业的复苏与AI的关系并不紧密,但AI无疑为这一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步成熟,AI有望在消费电子行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消费者带来更加智能、便捷和安全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