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人形机器人热潮下,能否避免智能音箱的“泯然众矣”?

   时间:2025-02-05 03:59:13 来源:钛媒体APP作者: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新年钟声的余音未了,文旅、零售、券商等多个行业普遍面临回调之际,人形机器人领域却犹如一股逆流,持续展现出强劲的上涨势头,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1月14日上午,机器人概念股在股市中异军突起,三花智控、汉威科技、弘讯科技等多只个股强势涨停,涨幅惊人。这一波热潮与不久前结束的全球CES展会遥相呼应,展会上数百家科技企业竞相展示创新成果,其中中国机器人企业的表现尤为抢眼。

然而,在这片欢呼声中,被誉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优必选却显得格格不入,其股价不升反降。新年伊始,优必选便遭遇大股东腾讯控股等的大幅减持,随后又传出核心管理层减持的消息,一时之间议论纷纷。

人形机器人的热潮让人不禁回想起曾经的智能音箱。同样依托AI技术崛起,被互联网巨头们寄予厚望,智能音箱也曾风靡一时。然而,好景不长,如今的智能音箱市场已陷入持续衰退的困境。洛图科技的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智能音箱市场销量同比大幅下降近三成,市场前景堪忧。

智能音箱市场的衰落,很大程度上源于产品本身的不足。在巨头们的吹嘘下,消费者对智能音箱的期待值被无限拉高,然而实际体验却远未达到预期,智能音箱的“人工智障”表现让消费者深感失望,逐渐失去了信心。

人形机器人并非新鲜事物,波士顿动力等老牌企业早已在这个领域深耕多年。此番人形机器人突然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得益于大模型技术的兴起,为人形机器人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在CES展会上,人形机器人不仅能行走自如,还能进行后空翻等高难度动作,展现出惊人的能力。

然而,这些看似炫酷的展示背后,人形机器人的智能水平仍有待商榷。现场演示中,不少机器人仍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如分拣场景中只能抓取特定物品、移动速度缓慢等。这些“翻车”瞬间不禁让人质疑,人形机器人是否真的已经变得智能。

尽管存在诸多疑问,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热闹程度却丝毫未减。巨头们纷纷宣布入局,初创公司崭露头角,投资机构也在积极寻找独角兽。据统计,2024年前十个月,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共发生69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超过110亿元人民币。

在这场盛宴中,车企的加入无疑为人形机器人赛道增添了更多看点。比亚迪、广汽集团、小米等车企纷纷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试图在这一新兴市场中分一杯羹。

然而,随着人形机器人赛道的竞争日益激烈,降价潮也悄然兴起。国产机器人公司宇树科技推出的第二代人形机器人G1起售价仅为9.9万元,引发业界轰动。随后,众擎机器人又推出了售价仅为8.8万元的人形机器人PM01,继续助推降价趋势。

特斯拉也再次放出豪言,表示Optimus预计将在2026年开始量产,最终售价可能低至2万美元。然而,在成本尚未大规模降低的情况下,降价是否意味着牺牲了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事实上,人形机器人的爆发契机与智能音箱颇为相似。都是依托技术浪潮的兴起,为智能硬件的新发展创造了契机。然而,无论是智能音箱还是人形机器人,它们陡然形成风口,似乎都更像是被市场裹挟着站在了台前,讲起了新故事。

智能音箱的衰落已经证明了一个道理:技术不成熟却快速走向市场的产品终将走向衰败。如今的人形机器人同样面临着诸多成长难题,如量产难度大、智能水平不足等。在各方面条件都不太成熟的情况下,人形机器人能否真正走向市场,仍需时间检验。

人形机器人的未来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尽管市场对其充满期待,但在技术、成本、量产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下,人形机器人能否真正走向成熟,仍需拭目以待。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