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探索的璀璨星空中,中国再次点亮了一颗耀眼的星辰。1月20日,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这个被誉为“人造太阳”的科研巨擘,成功实现了上亿摄氏度下1066秒的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刷新了人类在这一领域的世界纪录,为聚变发电的梦想插上了更为坚实的翅膀。
EAST,这个形如庞大容器的科技奇迹,集“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大电流”等尖端科技于一身,近百万个精密部件协同作业,共同编织着人类对于清洁能源未来的美好憧憬。自2006年投运以来,EAST已累计运行超过15万次,持续引领着国际聚变研究的潮流。
回望EAST的辉煌历程,每一次突破都凝聚着科研人员的智慧与汗水。从2012年的30秒高约束模,到2016年的60秒,再到2017年的101秒,直至2023年的403秒,每一次跨越都是对极限的挑战与超越。而今,1066秒的新纪录,不仅是对过往成就的续写,更是向未来聚变能源时代迈出的坚实步伐。
此次EAST所取得的“亿度千秒”里程碑式成就,对于聚变堆的持续发电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人类在探索聚变能源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关键一步,为实现能源永续、环境友好的社会愿景奠定了坚实基础。
EAST之所以被誉为“人造太阳”,是因为它模拟了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机制。这一机制不仅能够提供几乎无穷无尽的清洁能源,而且排放无污染,是人类解决能源危机的理想选择之一。随着EAST的不断突破,人类距离实现这一梦想正越来越近。
核聚变技术的想象空间远不止于发电。在科幻作品中,核聚变飞船已成为宇宙航行的得力助手。而在现实中,科学家们也相信,人类未来有望利用核能这种高效能源飞出太阳系,开启真正的太空文明时代。尽管目前全球核聚变实验装置离真正实现发电还有一定距离,但EAST正不断加速向这一目标迈进。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宋云涛表示,实现“1亿度1千秒高约束模”将聚变能源的研发进程大大推进了一步。作为中国参与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重要力量,EAST正通过不断扩大国际合作,为人类早日实现核聚变能源的梦想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