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事业在近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2024年的太空行走时间最长纪录和首次将智能化机器人送入太空舱,更是为人类航天探月工程书写了新的篇章。而这些,只是中国航天“宏伟蓝图”的一部分。
在月球建立科研基地的梦想,似乎正一步步变为现实,而这个“筑梦者”很可能就是中国。通过嫦娥五号、六号等探月任务,中国科学家在月球背面成功采集了月壤,并发现了包括水元素在内的多种人类生存必需的基础元素,为月球基地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按计划,中国的嫦娥七号和八号将分别在2026年和2028年前后发射。嫦娥七号将前往月球南极寻找水冰存在的证据,而嫦娥八号则承载着更多的期待与任务。
嫦娥八号任务中的一大亮点,是由香港科技大学牵头,联合内地多家科研院所共同研发的多功能月球表面作业机器人。这款机器人不仅集合了机械、航空航天、电子学、传热学、材料学等多领域的顶尖技术,更在设计和功能上实现了突破。
与以往的月球车或探月器不同,这款机器人不仅具备自主智能化能力,能够应对月球表面的复杂地形,还拥有与嫦娥八号协同作业的能力。它们各自承担不同的任务,又能相互协助,共同完成探月使命。
在嫦娥八号的探月任务中,有一项重要的目标是采集200公斤的月壤,这些月壤将与至少20个国家分享,共同进行科学研究。而这款机器人将凭借其强大的工程能力,帮助嫦娥八号完成采集和装载任务。
这款机器人还具备充电、放电功能,可以被看作一个超大型的“移动充电宝”,随时为嫦娥八号提供电力支持。在月球这个特殊环境下,电力是生命之源,这款机器人的这一功能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更这款机器人还将承担一个前所未有的任务——在月球上“盖房子”。这个“房子”的建筑材料,就是月壤砖。科研人员利用3D打印技术,将月壤中的二氧化硅和氧化铝作为原材料,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制成硬度类似于陶瓷的月壤砖。同时,他们还巧妙地将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应用到月壤砖的制造中,使砖与砖之间更加紧密、稳固。
这款机器人将在月球上实际操作,验证月壤砖的性能和实用性,为月球基地的建设提供宝贵的数据和经验。虽然目前这些都还处于憧憬阶段,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在月球上建设起属于我们自己的新基地,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贡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