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自2022年12月31日全面建成以来,已投入运营两载有余,其建设速度之快令人瞩目。相较于国际空间站,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周期大幅缩短,从首个舱段天和号核心舱于2021年4月29日成功发射,到全面竣工,仅耗时一年多。在此期间,中国空间站取得了诸多科研成就,累计实施了超过180项科学与应用项目,多个项目在国际上尚属首次。
近期,中国空间站空间应用系统在一次科学与应用进展情况介绍会上,展示了其卓越的成绩单,其中一项重大突破便是在太空中成功培养了脊椎动物。这一成就得益于神舟十八号飞船在2024年4月25日发射时,携带的4条斑马鱼。它们与4克金鱼藻一同构成了小型水生生态系统,在空间站内进行了为期43天的科学实验。在此期间,斑马鱼不仅成功繁殖,航天员还进行了多次水样采集、鱼食更换及鱼卵采集等工作,最终这些斑马鱼得到了无害化处理。
科学家观察到,斑马鱼在太空中的行为表现异常,如背腹面颠倒游泳、旋转运动等,这主要归因于失重环境的影响。尽管面临挑战,这一实验不仅标志着中国在太空培养脊椎动物方面的重大突破,还创造了国际空间水生生态系统在轨运行时间最长的纪录,为空间密闭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
中国空间站还完成了一项看似不可能的实验,成功制造出符合工业应用要求的铌合金。这一突破历经长时间的努力,设备和样品多次更换,最终科学家利用空间站的实验数据,首次实现了铌合金的工业化生产。稀有金属铌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其制成的涡扇发动机叶片能承受极高温度,抗压强度远超现有材料,有望彻底改变航空航天技术。
神舟十九号飞船自2024年10月30日发射以来,已在轨飞行近两个半月,预计将在轨运行六个月。按照计划,神舟十九号将在四月底或五月初返回地球,着陆于东风着陆场。在此期间,航天员们完成了包括出舱活动在内的多项任务,如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的安装及舱外设备设施巡检等。其中,宋令东成为我国首名出舱活动的“90后”航天员,他们的出舱活动时间长达九小时,不仅刷新了我国航天员出舱活动时长纪录,还打破了由美国宇航员保持的世界最长太空行走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