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无垠的西太平洋上,一艘名为“深海一号”的远洋科考船缓缓航行,它的甲板上搭载着中国自主研发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随着一系列精密的准备工作完成,“蛟龙”号缓缓沉入蔚蓝的深海,开启了探索未知世界的旅程。
在这次为期45天的海上调查中,“蛟龙”号与来自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共同参与了“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学计划下的首个公海区域联合科考。这不仅是中国深海科考技术的一次全面展示,也是全球科学家携手探索深海奥秘的重要里程碑。
来自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博士生朱迪思·波萨达斯,作为外国科学家代表之一,首次搭乘“蛟龙”号下潜至深海。她兴奋地写道:“当‘蛟龙’号沉入水中的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大海的欢迎声,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这次科考中,“蛟龙”号共完成了18次载人深潜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5600米。科学家们通过这些深潜任务,揭示了西太平洋海山作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区的独特魅力,为深海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样品资源与关键数据。
每当“蛟龙”号从深海返回海面,科学家们都会迫不及待地分析从深海带回的样品和数据。在“深海一号”船的实验室里,中外科学家们共同对深海生物、海水和沉积物等样品进行初步分类、编号和拍摄,以确保这些宝贵的样本能够得到妥善保存和后续研究。
为了促进科研合作和知识共享,“深海一号”船上还设置了一台共享电脑,供中外科学家上传和查看各自潜次的代表性视频和数据。这种紧密的合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促进了中外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友谊。
在科考期间,“深海一号”船还与香港和山东青岛的几所中小学进行了视频连线,中外科学家和潜航员在云端向同学们介绍了深海生物和“蛟龙”号的工作情况,激发了青少年对海洋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这次联合科考的成功实施,不仅提升了中国对深海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科学认知水平,也为全球海洋科学研究贡献了重要的科学数据。同时,它也展示了中国深海科考技术的先进性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波萨达斯在科考结束后表示:“很荣幸能够成为首批乘坐‘蛟龙’号探索深海的外国科学家。来自不同国家的科学家正在同心协力,让海洋变得更加美好。”这句话不仅是对这次科考的总结,更是对未来深海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的期待与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