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口服GLP-1争夺战升级,国产新药能否成海外药企新宠?

   时间:2025-01-13 19:24:23 来源:ITBEAR作者: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减肥药物的研发领域中,增肌被视为未来的方向,但GLP-1市场依然炙手可热,竞争不断升级。从周制剂到月制剂,再到如今的口服GLP-1,这一领域的争夺愈发激烈。

近期,默沙东的一项举动震惊了市场。2024年末,这家跨国药企宣布引进翰森制药的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HS-10535。尽管这款药物仍处于临床前阶段,且GLP-1赛道已十分拥挤,但默沙东仍然愿意支付高达1.12亿美元的首付款,以及最高可达19亿美元的里程碑款。这一交易让人们不禁感叹其出手之大方。

无独有偶,就在不久前,一家名为Verdiva Bio的海外biotech公司宣布成立,并成功完成了4.11亿美元的A轮融资。这家公司的核心管线之一,便是来自先为达生物的每周口服一次GLP-1受体激动剂。值得注意的是,Verdiva Bio的核心成员大多来自Aiolos Bio,这家公司曾因引进并转手卖出恒瑞医药的TSLP单抗AIO-001而赚得盆满钵满。此次,Verdiva Bio主打的是“有望成为首创的、每周一次的口服肥胖和体重维持治疗药物”,这一卖点无疑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期待。

从大型药企到海外新兴猎手,口服GLP-1市场的热闹程度可见一斑。而国产口服GLP-1药物也逐渐成为海外药企争夺的新焦点,诚益生物、翰森制药和先为达等企业纷纷加入战局。

对于减肥药而言,患者的依从性一直是难以忽视的问题。目前主流的GLP-1药物仍以注射为主,尽管度拉鲁肽和司美格鲁肽等长效药物已经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但仍有部分患者难以接受注射方式。因此,口服GLP-1药物因其方便性和更高的依从性而备受期待。

然而,口服GLP-1药物的研发并非易事。当前市场上的口服版司美格鲁肽虽然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但其作为口服多肽药物,生物利用度仍与注射制剂存在较大差距。多肽药物还面临着成本和产能的挑战。相比之下,小分子药物在生物利用度和产业化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因此,越来越多的药企开始积极布局小分子GLP-1药物。

然而,小分子GLP-1药物的研发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业内普遍认为,小分子药物在安全性方面存在挑战。由于小分子药物通常是从头设计,其在人体内的反应难以预测,因此存在安全性盲盒。辉瑞的Danuglipron就是一个例子,该药物在治疗肥胖的2b期临床试验中虽然达到了体重变化的主要终点,但不良事件发生率极高,导致患者停药比例超过50%,严重限制了其临床潜力。

尽管如此,仍有药企对小分子GLP-1药物持乐观态度。阿斯利康便以超过20亿美元的高价引进了诚益生物的小分子GLP-1 ECC5004。阿斯利康首席执行官Pascal Soriot认为,ECC5004是一种吸收率高、不会在胃中停留太久的小分子药物,因此对患者产生的恶心副作用较小。

在口服GLP-1药物的研发领域,从理想到现实需要跨越诸多鸿沟。小分子GLP-1药物能否率先带来好消息?谁又将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些问题仍需时间给出答案。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