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技术,作为当代科技领域的一颗璀璨新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近年来,科研人员在该领域的信号采集与解析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步,能够精准捕捉大脑发出的微弱电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机器可识别的指令。这一技术的突破,使得医疗康复领域成为了脑机接口技术的重要应用舞台,为瘫痪患者带来了重新获得运动能力的希望。
在脑机接口技术的探索之路上,马斯克旗下的Neuralink公司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存在。近日,马斯克透露,Neuralink已成功将脑机芯片植入第三名受试者体内,且所有植入手术均运行良好。他进一步表示,Neuralink计划在今年内完成约20至30次类似的植入手术。回顾去年,Neuralink曾宣布将设备植入首位受试者Noland Arbaugh体内,并在随后的8月初,确认了第二位受试者的植入手术也已完成。
Neuralink自2016年成立以来,便致力于探索脑机接口技术的无限潜能。该公司通过实现大脑与计算设备的直接连接,旨在推动人类与机器之间的高效互动。马斯克强调,Neuralink的长远目标不仅在于技术创新,更在于挑战神经系统疾病的难题,并深入挖掘人类大脑的潜能。
在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上,马斯克在接受专访时表示,Neuralink的第一代产品主要针对那些大脑与身体连接能力受损的患者,如四肢瘫痪或截瘫者。通过读取大脑运动皮层的信号,用户仅凭思考就能控制电脑或手机上的光标,实现思维的直接操控。马斯克还透露了Neuralink的下一个研究方向——帮助视障人士恢复视觉。即使对于那些完全失去双眼或视神经受损,甚至是先天性失明的人,也有望通过直接与大脑视觉皮层连接来重获视觉功能。
在成本方面,马斯克在去年的神经外科医生大会上透露,如果实现大规模生产,未来脑机接口植入物的价格可能会降低到与苹果手表相当的水平,预计在1000至2000美元之间。同时,如果采用机器人进行植入手术,手术过程将非常迅速,仅需10分钟即可完成植入物的安装。
在我国,脑机接口产业链的发展虽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前景广阔。该产业链上游包括芯片和脑电采集设备厂商、操作系统和软件厂商以及数据分析商等;中游为脑机接口产品提供商;下游则涵盖了医疗健康、教育培训、游戏娱乐、智能家居以及军事国防等多个应用领域。然而,目前我国在芯片等环节的发展相对薄弱,仍受制于国外厂商。
尽管如此,我国在脑机接口技术上的政策支持力度却在不断加大。脑机接口技术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高地之一,这项技术有望在人与机器之间架起桥梁,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的思想自由传输,从而创造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近年来,包含脑机接口技术在内的脑科学在我国国家规划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经历了从基础科学前沿领域重点方向到大力推进技术研究,再到加快促进产业化落地的转变。
目前,我国脑机接口行业已具备一定的技术积累和国际竞争力。在国家各类科技计划的支持下,我国已形成多支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脑科学研究团队,为脑机接口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意味着我国在脑机接口领域有望实现更多的技术突破和创新成果,推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医疗、康复、虚拟现实等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应用和商业机会。
然而,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赵继宗也提醒道,在脑机接口技术的热潮之下,我们需要进行“冷思考”。脑机接口技术的临床应用涉及复杂的伦理问题,包括治疗对象的筛选、治疗权限的界定以及设备使用的合规性等。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促进技术的发展以及推动成果的转化落地,我们需要为脑机接口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清晰的法律边界和伦理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