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空,这一看似无形却至关重要的国家主权象征,其边界的界定远比领土和领海复杂且难以捉摸。当我们谈论一个国家的领空时,实际上是指其领土上方一定高度的空气空间,这一空间范围如何界定,尤其是垂直方向上的高度,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领空的水平边界相对容易理解,即与领土边界一致。然而,当涉及垂直高度时,问题就变得复杂起来。国际法并未对领空的具体高度作出明确规定,但普遍接受的观点是,领空应延伸至飞行器航行时距离地面不少于40公里的位置,同时不应高于人造卫星的最低近地点,即约110公里高度。这一范围被视为一个国家的主权领空。
在领空范围内,主权国家有权对其他国家的飞行器和航空器进行管辖,甚至驱逐,视其为非法入境,并按照国际法规进行处理。然而,在垂直高度的界定上,各国存在分歧。一些国家认为,只要处于地球引力范围内的垂直高度,都应视为本国领空。这一观点并未得到西方国家的广泛认可,尤其是像美国这样的空中强国,其飞行器能够飞越民用航空飞机的高度,如果领空垂直高度设置过高,无疑会为其他国家带来困扰。
鉴于国际法未能就领空垂直高度达成一致,国际社会普遍接受了一个折中的观点:领空高度从地面延伸至40公里。这一观点并非国际法规定,而是各国间的共识。在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间,可以通过签署条约来限定民用航空飞机等飞行器的通行方式,包括详细的认定方法和通行约定条款,双方将严格遵守。
对于军用飞行器而言,其通行规定更为严格。如需飞入他国领空,必须提前申请并获得特别许可,否则将被视为非法侵入。这一规定体现了各国对领空主权的重视和维护。
以我国为例,我国对国土面积和海域面积上方的空中享有完全主权,并进行自治和管理。任何国家的飞行器如需通过我国领空,必须提前与我国相关部门签署条约和文件,并接受我国法律的约束和管理。这一规定同样适用于我国民航飞机飞越他国领空的情况。
在签署条约的过程中,双方会就飞行器的报备、登记内容、机组成员数量以及飞行器的必要参数等细节进行详尽的约定。这些规定不仅体现了各国对领空主权的重视,也确保了国际航空秩序的稳定和安全。
为了确保国际航空安全,各国在执行相关规定时都极为严格。国外的民用客机和运输机等飞行器在飞越我国领空时,必须严格遵守我国的约束和规定。同样地,我国的民航飞机在飞越他国领空时,也必须接受他国的相关规定和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