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2025年AI Agent格局:真刀实枪还是虚张声势?

   时间:2025-01-10 18:19:33 来源:ITBEAR作者: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2023年末,斯坦福大学推出了一款名为“小镇模拟游戏”的AI实验项目,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个项目展示了一个虚拟小镇,其中25个AI角色能够自主交流、建立人际关系并制定计划,展现出令人惊叹的社交能力。这一成就使得AI Agent(智能体)的概念迅速升温,人们开始期待具有自主意识和决策能力的AI助手的到来。

然而,一年后的今天,尽管AI Agent的概念在业界依然炙手可热,但现实却显得有些尴尬。微软、Google等科技巨头以及众多初创公司纷纷推出了各种所谓的“Agent”产品,但仔细观察后不难发现,这些产品大多只是具备自然语言理解能力的对话机器人,与真正的AI Agent相去甚远。

在AI硬件领域,这一现象同样存在。2024年10月,智能戒指品牌Oura推出了最新款Oura Ring 4,并加入了AI功能,很快其估值就超过了50亿美金。然而,业内普遍认为,Oura的成功主要归功于其健康追踪功能,而非AI技术。相比之下,一些真正主打AI的硬件产品,如AI Pin和Rabbit R1,却在上市后就遭遇了挫折。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AI Agent呢?是那些大模型APP中的Prompt Agent,还是编程领域的专业Agent Cursor,亦或是钢铁侠的全能助手Jarvis?美国VC Madrona的合伙人Jon Turow曾指出,在与众多从业者交流后,他发现“Agent”这个词被用来描述一系列不同概念的东西。

2024年,AI Agent的发展呈现出一种“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状态。一方面,各大科技巨头纷纷在AI Agent领域布局,推出了各种新的系统和产品。例如,Anthropic推出了能够“像人一样操作计算机”的Computer Use系统,微软计划在Dynamics 365业务应用平台上部署10款AI Agent,谷歌则发布了内置三款AI Agent的多模态大模型Gemini 2.0。

然而,另一方面,尽管市场热闹非凡,但真正能够依赖的AI Agent却寥寥无几。用户对于目前市场上的AI Agent普遍感到“不靠谱”和“鸡肋”,因为它们依赖的LLM(大型语言模型)存在不可预测性,且工作流程复杂,难以确保始终提供准确、符合上下文的响应。

为了理解AI Agent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一个分层级的系统。吴恩达提出了Agentic System(智能体系统)的概念,认为“Agentic”这个形容词比“Agent”这个名词更能准确描述这类智能体的本质。同样,BabyAGI创始人Yohei Nakajima也对AI Agent进行了分类,包括手工制作Agent、专业Agent和通用Agent。

在技术层面,AI Agent的突破取决于LLM、记忆机制、规划能力和工具使用等技术的进步。例如,OpenAI和谷歌DeepMind都在探索让AI模型具备“推理能力”的方法,而融合Agent能力的RAG(检索增强型生成)和Mem0等记忆机制则有望显著提升AI Agent的个性化记忆和上下文理解能力。

从资本的角度来看,AI Agent也成为了新的投资热点。在2024年,尽管大模型领域的融资有所降温,但AI Agent项目却受到了投资人的高度关注。YC合伙人Jared指出,垂直领域的AI Agent作为一种新兴的B2B软件,有望成为比SaaS大10倍的新兴市场。

目前,已经有一些AI Agent在特定领域取得了初步成功。例如,Cursor在编程领域表现出色,能够自动生成代码并准备运行环境;Outset则将AI Agent应用于问卷调查和分析领域,提高了效率并降低了成本。

展望未来,2025年有望成为AI Agent商用爆发的元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成熟,更多垂直领域的专业AI Agent将涌现出来,逐步替代那些耗时、耗力、耗成本的工作。同时,AI Agent的部署也将从单一智能体发展到“群体协作”模式,实现更为复杂和高效的任务处理。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