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咸丰年间的一个宁静夏日,河北沧州府的曾家庄迎来了一位年轻的外乡箍桶匠。他肩挑工具,在庄主曾贵家门前寻得一处空地,便开始了手艺活。由于价格公道,村民们纷纷前来请他箍桶。
这位箍桶匠的到来,打破了曾家庄往日的平静。本地箍桶匠曾大元听闻有人抢生意,便前来挑衅。他要求箍一个非常规的桶,形状特异,想以此难倒外乡人。箍桶匠虽然迟疑,但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他迅速完工,制成了一个茧形桶,既实用又美观。曾大元见状,虽然心中不满,却也无可挑剔,只得付了钱。
然而,当夜幕降临,曾家庄却传来了一声惨叫。曾大元被发现死于自己家中,尸体被塞进了那个茧形桶里。县令鲍昌接到报案,立刻带领衙役赶到现场。经过仵作检验,发现曾大元是被硬物击打后脑致死,随后被装入桶中窒息而亡。
案件调查随即展开,曾家庄的村民们被一一询问。有人提及曾大元与箍桶匠之间的争执,怀疑箍桶匠是凶手。然而,当衙役们找到箍桶匠时,却发现他已经死在了江子湾村外,脑门被斧头劈开。
面对两起命案,鲍县令陷入了沉思。他仔细分析了现场,发现茧形桶的盖子上有一个小孔,这个小孔是为了透气而设计的,以防米发霉。这意味着曾大元被装入桶中时,本不应窒息而死。那么,真正的死因是什么呢?
经过深入调查,鲍县令发现了线索。曾大元的儿媳因家境贫寒,对公公与庄主表姐黎三娘之间的不正当关系心生怨恨。同时,公公的吝啬让她对失去大儿子的痛苦更加难以释怀。于是,她趁公公被装入桶中未死之际,用发簪堵住了透气孔,导致公公窒息而亡。
最终,在鲍县令的精心推理下,真相大白于天下。曾大元的儿媳和黎三娘都因自己的罪行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起案件,不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阴暗,也警示着人们要珍惜生命,远离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