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光伏产业2024“出清年”:谁能在寒冬中挺立,迎接新生?

   时间:2025-01-08 11:02:48 来源:ITBEAR作者: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步入2025年的门槛之际,光伏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尽管外界气候温暖如春。这一年间,不少企业未能跨越年终的门槛,它们的命运被永远定格在了2024。

光伏行业的这一年,成为了行业洗牌的关键时刻。产能过剩与价格体系的崩溃,让高库存、低开工率、亏损及裁员成为了行业的常态。然而,当困境达到极致时,转机也悄然浮现。2024年下半年,企业们开始携手发声,共同抵制内卷,寻找破局之道。这种鲜明的对比,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与忧虑。

如今,仍在行业舞台上坚持的企业,大多手握独门绝技,或是拥有产业链上的规模优势,或是凭借创新赢得差异化竞争的机会。隆基绿能、通威股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阿特斯、高景太阳能等企业,以及那些在产能出清战中站稳脚跟的其他企业,正紧紧握住手中的优势,应对这场行业大洗牌,等待着驶向未来的列车。

企业的退场,无疑成为了行业出清的重要标志。2024年6月,老牌大厂爱康科技,这个曾经的光伏巨头,被曝出多地光电子公司停工停产,企业诉讼缠身,即便业务多元,也未能抵挡这股出清潮。

同样,2020年踏入电池片领域的聆达股份,也未能逃脱转型失败的命运。其王牌项目嘉悦新能源PERC产线早在3月便已停产,91.5亿元的铜陵狮子山扩产项目也宣告终止,而新一代TOPCon高效电池产线更是还未投产便已夭折。去年7月,因无法偿债,聆达股份被法院启动预重整。

更早之前,ST中利于2023年启动重整,直至2024年12月5日才签署了重整投资协议。如今,愿意接手过剩产能的企业越来越少。隆基绿能总经理钟宝申曾坦言,目前并未看到明显机会,也没有收购资产的明确计划。

梳理问题企业名单,会发现其中不乏曾登上新闻头条的名字:汉能集团、皇氏集团、山煤国际、交建股份、海源复材等。它们并非全部经营不善,但在光伏行业却栽了大跟头。这背后,一个重要原因是根基不稳,要么是跨界来分一杯羹,要么是在过去几年的热潮中盲目加杠杆,最终失算。

公开资料显示,这轮光伏爆发周期始于2020年我国提出“双碳目标”。由于势头过猛,大量资本无序涌入,导致原材料价格飙升。然而,这股热潮来得快去得也快,光伏产能在两年内迅速过剩,从2023年开始愈发明显。

跨界企业成为这波出清潮的受害者之一。例如,交建股份原本计划收购博达新能进入光伏领域,但去年7月收购计划流产。而“水牛奶大王”皇氏集团,一度宣布投资百亿入局光伏,但协议签订后,却在2023年转让了项目控股权,跨界光伏至今未有大的作为。

还有一些企业押注光伏继续爆发,结果下错赌注。聆达股份便是其中之一,它从大连总部到安徽金寨,赌上全部身家入局光伏制造。而原本靠光伏摘掉ST帽子的海源复材,先是放出百亿扩产的烟雾弹,但最终总投资80.2亿的项目无果而终,2021年扭亏为盈后,又连续两年亏损。

企业的退场仍在继续,更多出清的迹象也愈发明显。例如,海外停产,上市失败的润阳股份,其泰国工厂陷入停工风波;或是资本撤离,曾大力支持新能源的头部机构高瓴资本,2023年突然减持隆基绿能的股票,随后一年资本撤离力度加大,光伏板块市值蒸发超万亿元。

正如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2024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所言,光伏行业“内卷外化、亏钱挨骂”,正是因为经营主体过多,导致过度竞争。未来,或将有更多曾带着野心而来的企业,只能带着遗憾离去。

然而,在这场淘汰赛中,企业的悲喜总是相通。因为洗牌并非针对某一家企业或某一个业务,而是涵盖了光伏全产业链的所有环节。隆基绿能、TCL中环在硅片领域亏损严重,硅料龙头协鑫科技利润盈转亏,即便是盈利表现相对较好的组件厂商,如阿特斯、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利润也大幅下滑,有的逼近盈亏线。

尽管如此,这些龙头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资源储备,仍远胜于面临淘汰的二三线企业。一方面,它们在2024年之前赚取了丰厚利润;另一方面,它们站得高、看得远,如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早在2023年5月便预警光伏行业即将产能过剩,尽管当时反对声四起,但如今这些声音已销声匿迹。

龙头企业的最大优势在于,即便部分区域或工厂停工,基本盘依然稳固。因此,它们有余地反思和改善。例如,隆基去年被批“过于保守”,李振国承认时机把握不当,降价时力度过大,价格战时抢单不够激进。如今,反思之风已席卷全行业,为清退潮中留下的企业提供了重启周期的机会。

2024年8月,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在业绩会上表示:“前些年的高额利润、高额涌入是不正常的,所有人要回到常规制造业的心态上来,利润应回归合理区间。”同年四季度,光伏行业实现了罕见的联合。在光伏协会的牵头下,十几家大企业实现公平对话,达成反内卷共识,并划定最低成本线,对低价招标行为进行公开质问。12月,33家企业再次召开闭门会,据传会上已签订“自律公约”。

然而,龙头企业之所以高度支持反内卷,一方面是因为趋势不可改变,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显示,仅2024年上半年,全国投产、开工、规划的光伏项目数量同比大降75%,即便不减产也无利可图;另一方面,龙头虽然基本盘稳固,但代价是严重的现金流损失。例如,组件出货量第一的晶科能源去年上半年净流出现金67.8亿元,隆基则流出高达108亿元。

行业人士指出,光伏现有产能大多是近年投产的优质产能,差距不大,因此竞争主要是拼现金流。即便企业倒下,产能也难以去除。因此,仍在场上的光伏企业只是度过了第一个关卡,问题依然严峻。据界面新闻报道,尽管反内卷共识已达成,但在2024光伏行业年度大会期间,20多家龙头企业对控产比例仍争执不下,可能是因为让步过多会为未来埋下隐患,相互之间的信任度依然不够高。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