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邮储银行)发布了一项重要人事变动公告,宣布其董事会已正式选举郑国雨担任该行董事长一职。
根据公告内容,郑国雨的任职资格尚需经过股东大会选举其为非执行董事,并报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后方能正式生效,任期定为三年。在担任董事长后,他还将兼任邮储银行董事会战略规划委员会委员、主席及法定代表人。郑国雨拥有丰富的银行业经验,曾在中国银行服务长达33年,历任多个分行行长及总行副行长,并在工商银行担任过副行长职务。目前,他还是中国邮政集团的董事、总经理及首席合规官。
此次人事变动标志着邮储银行董事长一职在经历了32个月的空缺后,终于迎来了新的掌舵人。此前,该职位由张金良担任,他在调任建设银行后,邮储银行董事长一职一直由行长刘建军代为履职。随着郑国雨的正式上任,刘建军将专注于行长职责,邮储银行也迎来了“郑刘配”的新时代。
郑国雨的上任正值邮储银行业绩出现转弱趋势之际。2024年上半年,邮储银行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出现了同比下降,这是该行自上市以来首次在财报中出现“双降”。尽管在第三季度下滑趋势有所扭转,但全年能否实现双增仍充满不确定性。邮储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大幅下降,尤其是代理保险业务收入受到“报行合一”政策的影响显著减少。尽管净利息收入同比实现增长,但增速也创下了近几年新低。
在净利息收入方面,邮储银行的规模增长依然稳健。截至2024年9月末,该行总资产同比增长9.3%至16.7万亿元,贷款总额和存款也分别实现了9.5%和11.2%的增长。然而,息差收窄仍是制约银行业绩的主要因素之一。尽管邮储银行的净息差在六大行中排名领先,但仍呈现出收窄趋势。与此同时,逐渐增高的成本也在不断侵蚀着邮储银行的利润,尤其是高昂的业务及管理费用,这主要归因于其“自营+代理”运营模式的特殊性。
邮储银行的储蓄业务主要依赖邮政集团的网点进行代理吸储,每年需要支付巨额的储蓄代理费。截至2024年6月末,邮储银行共有近4万个营业网点,其中代理网点占比高达80.6%。这种模式为邮储银行带来了丰富的存款资源,但同时也带来了高昂的代理费用。2023年,邮储银行支付的储蓄代理费甚至超过了邮政集团的全年净利润。为了改善这一状况,邮储银行在2024年10月调整了存款业务储蓄代理费的定价,综合费率由1.24%下降至1.08%,预计这将对其利润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