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末,中国影视圈刮起了一股悬疑剧的风潮,多部备受瞩目的续集作品如《白夜追凶2》、《我是刑警》以及《猎罪图鉴2》相继定档,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观剧热潮。其中,《猎罪图鉴2》作为续集,不仅延续了前作的风格,更在案件深度和人物塑造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引发了广泛讨论。
面对悬疑剧市场的日益繁荣与同质化问题的困扰,《猎罪图鉴2》的编剧团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始终坚持以人性洞察为核心,力求在创作中避免陷入同质化的陷阱。编剧张莱团队选择保留前作中的人物关系和人物变化,同时对案件和核心角色的专业探索进行了全面升级。童杺编剧指出,他们非常认可第一部的创作方式和人物关系,因此在续集中主要关注的是案件深度上的提升。
在《猎罪图鉴2》中,单元案件涵盖了内娱乱象、家庭暴力、边缘群体以及AI换脸等社会热点话题,这些案件背后并非是对“热搜”的盲目追逐,而是对人性深刻洞察的体现。韩志鹏编剧认为,尽管社会热点不断变化,但新闻背后的人物关系模式相对稳定。制片人张翼芸也表示,人性复杂多变,难以被简单研究透彻,因此他们更倾向于挖掘案件背后的家庭、社会乃至基因中的深层成因。
在人物塑造方面,《猎罪图鉴2》中的画像师沈翊再次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编剧张莱认为,沈翊身上的艺术家和科研人员特质使他在探索过程中容易遇到瓶颈,这种状态下的他变得极为敏感,仿佛在“渡劫”一般。正是这种状态下的沈翊,完成了自我升级,展现了更加丰富的人物弧光。
对于悬疑剧市场的同质化问题,编剧张莱认为这主要源于创作理念的保守。他强调,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优势,如果以追求异质化产品为第一要义,保持开放的创作理念和初衷,就不太容易产生同质化的作品。编剧李柯影也指出,真正能够被大众记住的作品往往具有鲜明的特点,因此悬疑剧并非必然走向同质化。
短剧的兴起也给长剧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据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0%,并有望首次超过内地电影票房。面对这一趋势,长剧市场也呈现出整体规模下滑的态势。然而,编剧张莱认为,短剧和长剧的观剧快感并非同一个体系,不应将两者进行简单类比。他强调,长剧应专注于如何提升自身质量,而非盲目追求短剧的爽感。
编剧陈情以《猎罪图鉴2》为例进一步阐述道,短剧往往追求短时间内的强刺激和快节奏,但长剧则需要在深度上做文章。她认为,《猎罪图鉴2》在挖掘人性多面性的过程中,仅仅追求爽感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深度上进行深入挖掘。
尽管短剧和长剧在舆论场上常以对立的形式出现,但张莱认为,影视行业产品本身就具有多样化趋势,不存在所谓的“降维打击”。他强调,人才的流动是行业蓬勃发展的关键因素,无论是短剧还是长剧,都应该积极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共同推动整个行业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