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科学家在月球磁场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一成果源自对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背面玄武岩样品的深入分析。研究显示,月球磁场在大约28亿年前仍然相当活跃,这一发现对理解月球的内部结构和地质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月球磁场的演化一直是行星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月球磁场不仅反映了月球内部的物理过程,还与其表面环境的变迁紧密相连。嫦娥六号任务的成功,特别是其带回的月球背面玄武岩样品,为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月球磁场时空演化的宝贵材料。
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朱日祥教授指导下,蔡书慧副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对这批珍贵的样品进行了古磁场强度测量。他们发现,这些样品的磁场强度大约在5至21微特斯拉(µT)之间,这一数值揭示了月球磁场在约28亿年前的一次显著增强事件。
这一发现与之前对月球正面样品的古磁研究结果形成了有趣的对比。尽管之前的研究已经为月球磁场的演变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时间框架,但由于采样位置和时间的限制,月球磁场的完整演化轨迹仍然模糊不清。而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背面样品,正好填补了这一关键空白。
研究团队指出,月球磁场在约31亿年前经历了一次急剧的下降,但令人惊讶的是,在28亿年前又出现了一次意外的增强。这一发现挑战了之前关于月球磁场在30亿年前就进入低能量状态并持续至停止的主流观点。科学家们推测,这一时期月球磁场可能由内部岩浆海的活动或岁差力等因素驱动。
研究还发现,月球内部深处在其早期历史中可能仍然保持着高温和地质活跃状态。这一结论与月球磁场在约35亿年至28亿年间经历显著波动的观测结果相吻合,表明这一时期的月球磁场处于高度不稳定状态。
这项研究不仅首次获得了月球背面的古磁数据,还为月球磁场演化的中间阶段提供了关键信息。科学家们表示,这些发现将为未来的月球探测任务提供重要指导,特别是在寻找潜在的磁场反转现象方面。
随着嫦娥系列任务的持续推进和更多月球样品的带回,科学家们期待能够进一步揭示月球磁场的演化机制,以及月球内部结构和地质历史的更多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