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了一项重大决策,正式将其持有的银泰百货股份进行出售,这一举动标志着阿里在新零售领域的又一次重大调整。
自2014年起,阿里便以53.7亿港元对银泰进行了首次战略投资,随后逐步增持,直至2018年实现全资控股,总投资额接近200亿元。然而,经过近十年的布局与发展,阿里最终决定以亏损93亿元的价格将银泰出手,此举无疑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与猜测。
阿里的新零售战略始于对银泰的投资,当时支付宝正处于用户增长的关键时期,而银泰丰富的客流量成为了阿里拓展用户的重要渠道。随后,阿里又相继投资了盒马鲜生、苏宁云商、三江购物等零售品牌,并与百联集团达成战略合作,试图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推动新零售业态的发展。
然而,随着疫情的到来和即时零售的兴起,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线上购物逐渐成为主流,即时零售更是以其便捷性和时效性吸引了大量用户,进一步挤占了线下商超的生存空间。在此背景下,阿里决定剥离非核心资产,回归电商主业,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事实上,阿里在新零售领域的布局并非一帆风顺。除了银泰外,阿里在高鑫零售和苏宁的投资也遭遇了巨大亏损。高鑫零售的投资额高达504亿港元,但按当前市值计算,阿里已亏损约238.6亿元。苏宁的股价更是从阿里入股时的15.2元/股跌至如今的2.2元/股,阿里累计亏损约242亿元。加上此次出售银泰的93亿元亏损,阿里在新零售领域的投资亏损额已接近574亿元。
线上消费和即时零售的兴起对实体零售造成了巨大冲击。电商平台和即时零售平台凭借全品类、即时性、低成本等优势吸引了大量用户,而线下卖场则面临着客源减少、运营成本高昂等困境。尽管银泰、大润发等实体零售品牌也尝试通过线上渠道进行转型,但重资产模式的高成本使得其难以与电商平台竞争。
在此背景下,阿里选择出售银泰等实体零售业务,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即时零售领域。通过饿了么和淘宝小时达等业务,阿里试图在即时商业中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美团、京东、抖音等平台展开竞争。这一战略调整不仅有助于阿里减轻负担,回归电商主业,还能为其在新零售领域探索新的发展方向。
当然,线下零售卖场仍然具有其独特的价值。例如,音乐节、游乐场、见面会等线下活动是无法被线上销售所替代的。因此,尽管阿里选择了退出实体零售业务,但并不意味着新零售的终结。相反,阿里可能正在探索并布局新零售的下一站,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银泰外,高鑫零售也可能成为阿里下一个要出售的实体零售业务。这一猜测并非空穴来风,因为高鑫零售同样面临着运营成本高企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困境。阿里的这一决策无疑将对其未来的新零售战略产生深远影响。
尽管阿里的新零售之路充满了坎坷与挑战,但其在电商领域的领先地位依然稳固。通过调整战略方向、剥离非核心资产、回归电商主业等措施,阿里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其竞争优势并探索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