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微众银行十年考:流量瓶颈营收降,高管九年未换路向何方?

   时间:2024-12-17 14:06:46 来源:金融界作者:金融界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微众银行,这家国内首屈一指的数字银行与民营银行,在2024年迎来了它的十周岁生日。十年来,微众银行凭借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推出了一系列备受用户青睐的产品和服务,如“微粒贷”、“微业贷”以及“微众银行财富+”等,这些产品不仅紧贴国家政策导向,还极大地便利了广大用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微业贷”。自2017年面世以来,这款产品通过其数字化的风控体系和高效的服务流程,成功破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痛点。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微业贷”已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惠及超过500万家中小微企业,其中授信客户超150万户,总授信额更是突破了1.6万亿元大关。微众银行还为科创企业量身定制了全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累计授信金额超过3100亿元,覆盖率高达20%。在个人金融领域,微众银行同样表现出色,服务个人客户超4亿,中小微企业客户超500万,极大地推动了数字金融的普及与发展。

然而,随着用户增长逐渐放缓和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微众银行依赖微信和QQ两大流量平台的增长模式开始显露疲态。在其十周年庆典之际,微众银行首次遭遇了营业收入的下滑。2024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96.38亿元,同比微降0.03%。尽管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5.8%,达到63.15亿元,但这主要得益于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而非主营业务的显著突破。收入增速放缓与业务增长模式的瓶颈相互交织,使得微众银行站在了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

与此同时,微众银行的高管团队稳定性也开始受到关注。董事长顾敏和行长李南青均已在任超过九年,常务副行长黄黎明、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也已在副行长岗位上任职八年有余。高管团队的长期任职虽有利于经验积累,但也可能影响银行的创新和决策活力。根据监管要求,关键岗位人员需定期轮岗,而李南青作为现任行长和执行董事,已年满68岁,即将面临职务调整的挑战。

在业务层面,微众银行凭借其先发优势和腾讯平台的流量红利,总资产和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持续增长,但增速已明显放缓。从2021年至2024年6月,总资产从4387.48亿元增长至5809.17亿元,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从2632.06亿元增长至4188.35亿元,增速均逐年下滑。随着贷款规模的扩大,贷款损失准备也随之增加,增速同样放缓。

在盈利能力方面,微众银行同样面临挑战。尽管总资产和贷款规模持续增长,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速已显著放缓。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速首次出现下滑,净利润增速也大幅下降。这些变化表明,微众银行的增长势头明显放缓,盈利压力日益加大。

更为严重的是,随着贷款规模的持续扩张,微众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逐年上升,拨备覆盖率持续下降,反映出银行面临的贷款风险逐步增加,风险抵御能力有所下降。这不仅对银行的资产质量构成威胁,还可能影响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微众银行在催收方面的不当行为也引发了广泛争议。作为核心产品的“微粒贷”,在催收过程中采取了过于激进的手段,导致暴力催收问题频发。许多借款人反映,催收人员通过频繁的电话联系、威胁恐吓等方式施压,严重干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健康。这一问题不仅加剧了用户对微众银行的信任危机,还暴露了其在隐私保护和催收管理上的漏洞。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微众银行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的累计投诉量已达到数万条,其中大部分投诉都集中在暴力催收和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上。这些投诉不仅损害了微众银行的品牌形象,还可能对其未来的业务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微众银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从高管团队的稳定性到业务增长模式的瓶颈,再到资产质量下滑和催收问题频发,这些问题都需要微众银行认真面对并寻求解决之道。只有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微众银行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