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贸行四海
距离TikTok在美“不卖就禁”的倒计时,还有不到2个月。
“大家已经不关心TikTok禁不禁了,更关心的是TikTok流量怎么越来越贵了”唐龙公司TikTok电商业务负责人黄康祥有感而发。
他介绍,半年之前平均6美元的营销费用可以出一单,现在已经翻了一倍多,达到12-15美元。获客成本的上升,导致他在规划2025年业务时变得谨慎。
另外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卖家Z总,也告诉「贸行四海],TikTok美区小店刚刚开放的时候,他抱着很高的期望值,组建了专职团队,但试了半年时间,觉得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
“我敢说,95%以上的亚马逊老卖家不会把TikTok当成主力渠道。”
短视频依赖症
“大家本质上都是在找便宜的流量”黄康祥介绍,去年9月TikTok美区小店刚推出之际,大家还能享受到“自来水”,而经过一年多的发展,自然流量越来越少了,已经正式进入了付费时代。
在福建米多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TikTok业务负责人丁琪看来,TikTok美区小店在1:1复刻成熟的抖音电商,确实没有给卖家太多依靠自然流量,慢慢成长的时间窗口。
除了要更多依靠采买流量来驱动业务外,TikTok卖家们觉得电商流量变贵的更大原因,在于TikTok美区小店的转化十分依赖短视频。
根据第三方数据统计,今年双11期间,抖音商城GMV已经占到抖音电商大盘的43%,与直播电商并肩而立,成为抖音电商的两大增长发动机。而短视频更多扮演是为直播间和商城导流的角色。
但TikTok电商上,短视频依然是擎天一柱。丁琪分析,在东南亚,TikTok电商大概40%GMV来自短视频,30%来自直播,30%来自商品卡。特别是在美国,TikTok电商目前大约60%的销量来自于短视频,15%来自于自播,25%来自于商品卡。
因为美国用户尚未养成到直播间边看边买的消费习惯,导致TikTok美区小店难以用直播电商来承接服务,而更依赖短视频,让消费者触景生情,催生购物兴趣。
流量为啥越来越贵?
“短视频的转化率我们测算下,基本在千分之一二左右,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溢出”黄康祥说道,短视频电商有几个天然缺陷,首先是消费者看多了容易审美疲劳,其次是站在商家角度来看,经常看到几个内容差不多的短视频,有的突然就火了,而大部分则寂寂无闻。既然理解不了背后的逻辑,那就只能拼数量。
量大管饱来赌概率,意味着大量的投入。为了实现短视频的原生感,TikTok卖家目前的主流打法,就是通过与美国达人合作,来输出带货视频。
黄康祥说道,尽管目前其与美国达人合作还是采取纯佣合作形式,但是已经发现越来越多的美国达人提出了坑位费。Z总也介绍,之前他曾和美国几位KOL进行打包合作,平均计算下来一条短视频的成本在2000到5000美元。
让卖家肉疼的是,花费巨资好不容易捧火了一条带货短视频,并不等同于销量的暴增。“中美的消费习惯不同,但消费逻辑是一样的”黄康祥介绍,美区短视频更多是导流到商品链接,美国消费者看到商品后,会选择打开亚马逊等电商平台进行比价,再决定是否下单。
一旦 TikTok 上的商品没有明显价格优势,很可能只是为其它电商平台的商家打了广告。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国内由于直播电商发达,短视频更多是导流到直播间,通过主播会去激发消费者的需求,大大提高转化率。“我们明显感受到,达人短视频带货的爆单率和转化率在下降”
即便爆单了,卖家们也不见得很开心。今年黑五大促首日,米多多服务的一位卖家就卖断货了,整整停了五天等补货。
与直播电商有可能采取预售不同,短视频电商基本是现货逻辑。由于供应链距离原因,TikTok美区卖家一旦卖断货,就意味着好不容易拉动的商机与自己无缘。而由于短视频流量的不确定性,卖家又不敢大量备货,导致两头受堵。
直播是破局点
“最近美区跨境店不是降低了入驻门槛,不再需要第三方电商平台的运营证明,但是很多新卖家还是因为备货这个难以跨越的门槛不敢入局。”
丁琪认为,目前TikTok美区小店的主力军还是有着供应链优势的老卖家,老卖家们因为有自身亚马逊店铺、独立站等渠道的销量打底,原本在美区就有一定的备货,遇上TikTok小店某款商品突然动销爆发,也很容易进行货品调剂,能够较为充分地消化流量。
不过切换到老卖家的角度,Z总给「贸行四海]算了另外一笔账。他介绍,TikTok美区小店的价格带目前集中在二三十美元的区间,同款商品在TikTok美区小店销售,利润要比亚马逊北美店低6到8个百分点。“我们目前更多是把TikTok作为产品宣发的平台”
黄康祥也介绍,现在TikTok电商上有两大主流门派,一派叫平替,一派叫跟卖。大卖和出海品牌们盯上的是利用TikTok流量,引发消费者关注,让自己破圈,低成本走上平替的品牌之路。很多中小卖则抓住电商内容溢出的流量,进行跟卖。
“这样的电商内容是很难让消费者形成持久复购。我们发现,很多商品在TikTok上热卖了一段时间,然后就卖不动了”Z总说道,尤其是今年以来,美国消费者越来越倾向购买必需品,内容电商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兴趣,而是要着手打开使用场景。
黄康祥也认为,TikTok有很大流量,但是目前流量的电商利用效率比较低,只有直播电商壮大起来,才能形成消费者和卖家之间的稳定联系纽带,流量才能走向稳定。
美国直播电商少一位“罗永浩”
TikTok对此也是心知肚明。根据Modern Retail报道,TikTok正在减少对品牌大幅折扣的补贴,不再依赖补贴驱动销量,而是转向鼓励和扶持卖家、服务商启动直播电商业务。
“从今年10月开始,美区直播的平台扶持政策就不断加码”丁琪说道。
黄康祥也总结2024年TikTok美区小店的政策变化脉络,就是一边在放宽新卖家的进入门槛,一边将资源集中起来扶持头部卖家,成立了亿元俱乐部,不限制头部卖家建联达人的数量限制,鼓励卖家开展直播。“但我们不敢尝试,担心没效果,也没听说有直播做得特别好的案例。”
丁琪也表示,从第三方数据来看,确实目前没看到特别好的美区直播。在她看来,直播电商这个产品形态已经十分成熟,目前TikTok电商在美国遇到的问题,是当地的直播基础设施不成熟。
直播电商的底层逻辑,是以人(主播)为媒介,以好的内容,推动“货品”找“人”(消费者),呈现为“货-人-人”的模式。当下,TikTok电商可谓又缺主播,又缺货,需要狠补“人”“品”。
先看主播。从抖音电商的发展历程来看,2018年抖音小店上线,抖音电商开始从最初的短视频带货,逐步更迭到直播带货。到了2020年4月,抖音6000万元签约罗永浩,抖音直播电商进入引爆期。
当前,TikTok美区小店就相当于2019年抖音电商的发展阶段,苦于寻找美版“罗永浩”。
TikTok美区小店必须狠补“人”“品”
对比来看,中国直播电商的第一波主播代表是导购出身的李佳琦、淘女郎出身的薇娅,而美国第一波主播来自英语表达能力欠佳的中国商家们。
再看第二波,国内出现了以罗永浩、董宇辉为代表的新天王,而当前TikTok电商美区的主播们,则主要是来自于Youtube的达人群体们。
可以说从前两波中美主播的对比来看,基本是专业队对上了斜杆队。美国达人博主们可以通过 YouTube 和 Instagram 这样的平台上轻松地地赚取广告费,进行直播带货,颇有中国直播电商发展早期明星客串主播的意味。
丁琪介绍,她与很多欧美达人进行过交流,他们只有对特别认同的产品,才愿意分享,产品稍微不是很匹配他的人设,要么拒绝合作,要么就是提出坑位费。
与短视频一样,美国达人的直播合作费用不菲。据Z总介绍,之前他合作的美国主播,平均每场合作坑位费是2到5万美金,他合作的类目,还要被抽取5-8%个点的销售佣金。
如果仅仅是贵也就算了,关键美国主播可不会像国内主播这么全情投入。做个对比,2019年李佳琦全年的直播场数达到389场,每场直播平均超过4小时。TikTok东南亚主播日均开播时长2.5小时,而美国主播单场直播时间平均为20分钟。
显然客串的斜杠主播们难以全情投入。此前官方一直希望将jeff star打造为美版“罗永浩”,不过至今还没达到老罗入驻抖音电商的效果。
综合来看,目前平台主要押注的有两股力量,一股是中国的MCN机构出海,在美国本土培训专业的电商主播,一股是美国DTC品牌创业者们。
今年6月的夏季大促上,美国个护品牌Canvas Beauty创始人Stormi Steele,就打破了TikTok Shop美国的历史记录,实现了首次单场直播销售额突破百万美元。
Canvas Beauty在TikTok电商上的成功也得益于“品”的创新。原本Canvas Beauty主推的是一罐8盎司(约230ml)的身体乳。
TikTok Shop的运营团队为Stormi Steele提了个建议,为什么不把大瓶改成小瓶,让消费者有机会尝试各种香型的Body Glaze身体乳。
正是受到这个思路的启发,Canvas Beauty进行了产品重组,推出了小样套装,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欢迎,开始霸榜TikTok个护产品榜单。
“换个角度来看,我们目前没有和美国达人们达成很深度的合作,也是因为美国达人们对自身定位很重视,他们希望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粉丝喜好推荐产品,而实际上我们还没办法提供这样的货盘”Z总分析,内容平台首先要有内容,纯带货是走不通的,“人”和“品”必须匹配,才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实际上,国内直播电商正在往这个方向进化。今年双11前夕,抖音做了重大的规则调整,将曾经只投放到交易池的电商内容,同时投放到了内容池。
这个重大的流量分配逻辑的调整,意味着只要商家和创作者能提供好的电商内容供给,就会获得流量和销量的确定性。
抖音变了,TikTok电商的流量逻辑变动估计也不远了。卖家们赶快与平台一起补“人”“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