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揭晓了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的最新数据,显示报考人数已降至388万,与2024年的438万相比,减少了50万人,与2023年的474万高峰更是大幅下降了86万人。这一趋势标志着考研报名人数连续两年出现下滑。
回顾过去,考研报名人数的增长曾一度势不可挡。自2015年的164.9万人起,报考人数逐年攀升,直至2022年突破400万大关,2023年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474万人。然而,这一增长势头在2024年首次出现逆转,报名人数较前一年减少了36万,而今年的下降幅度则进一步扩大。
报考人数的减少是否意味着考研的竞争压力有所减轻呢?事实并非如此。尽管报名人数下降,但考研的难度并未随之降低。2023年的考研报录比仅为24.23%,意味着超过300万人未能被录取。而2024年的研考国家线和各高校的复试线甚至出现了“不降反涨”的现象。
对于考研报名人数的下降,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分析指出,近年来有不少考生在报名后选择放弃考试。2023年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仅为310多万,约有160万人弃考。他认为,今年报名人数的减少部分原因在于,一些原本打算“先报名再说”的考生在报名时就已经做出了不参加考试的决定。
熊丙奇还预测,尽管2025年的报名人数降至388万,但这一规模仍然庞大,考研过热的问题依然存在。他预计,今年将有50-60万报名考生放弃参加考试,而实际参加考试的考生中,仍将有约200万人无法被录取。
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也表示,考研人数下降的“拐点”已经出现,未来几年这一趋势可能会持续。但她提醒考生,报名考试的基数减少并不意味着考试难度会降低。
随着考研报名人数的下降,“卷学历”的性价比也在急剧下降。熊丙奇认为,研究生就业情况并不比本科毕业生好,研究生学历贬值和“高学历低就业”的现象迫使大学生不能再把考研作为就业的避风港。培养自己的核心就业竞争能力比一纸高学历更为重要。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志文也指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在高等教育普及化之后,研究生也越来越多,加之近几年经济下行,单纯“卷”学历未必能解决体面就业的问题。考研的经济成本也是大学生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专硕招生比例持续上升,且不少院校的专硕学费也在上涨,给考生带来了更大的经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