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情绪消费热背后的隐忧:如何守护隐私,规范陪聊服务?

   时间:2024-11-17 23:11:35 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年来,情绪消费服务异军突起,成为消费市场上的新宠。然而,随着这一新业态的迅猛发展,一系列风险和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游戏陪玩师武先生见证了这一行业的兴起。从单纯的技术陪玩到情感陪玩、娱乐陪玩,客户需求日益多样化。武先生表示,他通常按游戏局数收费,提供情绪价值,有时一天能挣两三百元。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情绪消费已成为年轻一代消费决策的新热点。电商平台上,各类倾诉、叫醒、陪聊等服务琳琅满目,价格从几元到上百元不等。部分网店销量惊人,但服务内容、从业人员资质等信息却模糊不清。

记者调查发现,此类服务价格差异大,陪聊人员级别不同,价格也不同。有的店铺甚至提供定制化服务,但从业人员资质却无从考证。当记者询问陪聊人员是否有心理咨询相关资质时,对方多以经验丰富为由含糊其词。

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谢永江指出,商家无法提供相关人员的详细信息,可能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时,对于需要真正心理咨询服务的消费者,如果从业人员没有资质,可能带来更大的心理伤害。

除了资质问题,情绪消费服务还存在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胡钢表示,此类服务具有远程性,消费者需要披露个人信息,如姓名、电话号码等,存在泄露风险。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情绪消费服务涉嫌低俗不良甚至违法违规。记者调查发现,有电商平台客服提供“线上女友”服务,包含大尺度的视频聊天内容。该客服所在的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内发布的“店员培训”内容非常详细,形成了一条完整产业链条。

针对这些问题,谢永江建议,情绪消费相关行业应做好真实信息披露,区分专业心理咨询边界,并依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胡钢则指出,平台方应切实管好、核实好平台内经营者的资质,对服务全流程进行必要管理。同时,相关监管部门也应适时发布监管指引性文件,促进新消费模式业态的规范和完善。

对于消费者而言,在享受情绪消费服务时,也需仔细辨别,明确服务流程、计费标准等,避免陷入不必要的风险。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