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嫦娥六号新发现:月球背面年轻岩浆活动,为探索月球演化提供关键证据

   时间:2024-11-15 20:08:03 来源:ITBEAR作者:澎湃新闻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航展上,国家航天局展出的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的月壤样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这些珍贵的月壤不仅揭示了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更为科学家们提供了破解月球二分性之谜的关键线索。

嫦娥六号月壤样品

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的壮举,不仅完成了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采样的任务,更带回了1935.3克的月球样品。这些样品来自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这个古老而神秘的盆地,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探究月球正背面差异的独特视角。

经过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嫦娥六号样品主要由低钛月海玄武岩组成,并含有少量超低钛月海玄武岩。利用先进的同位素分析技术,他们成功标定了这些玄武岩的形成时间,揭示出月球背面存在距今约30亿年的年轻火山活动。

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着陆位置

与月球正面的样品相比,嫦娥六号样品展现出了独特的化学特征,包括极低的μ值和初始Sr同位素比值,以及异常高的εNd值。这些特征指示了月球背面月幔源区的特殊性,其亏损不相容元素的程度显著高于正面,从而限制了月海玄武岩的大规模喷发。

这一发现挑战了传统观点,即月壳厚度是决定月海玄武岩分布的唯一因素。现在,科学家们认识到,月幔源区的物质组成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南极-艾特肯盆地这样的月壳较薄区域,由于缺乏适宜的月幔源区物质,因此难以形成大规模的月海玄武岩。

嫦娥六号样品的年龄数据还为月球撞击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弥补约32–20亿年间样品标定的空白,科学家们更新了撞击坑统计定年曲线,揭示了月球撞击频率的早期高峰和随后的快速下降。这表明,在约28.3亿年前,月球的撞击环境已经达到了整体稳定的状态。

嫦娥六号的这一重大发现,不仅为揭示月球二分性提供了关键科学证据,也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月球的演化历史开辟了新的道路。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