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融媒联合体、“看见正能量”全省融媒主题内容征集活动供稿
“当时情况十分危急,那一瞬间,我脑子里只有赶紧救人这一个想法。” 何浪至今还记得2024年6月16日遇到的那一幕惊险场景。
6月10日,何浪和友人的“摩托直达拉萨”之行从古蔺出发,16日下午五点左右,正行驶在西藏昌都八宿县至然乌镇的途中,突遇堵车。何浪下车查看,见很多围观者往谷底看,何浪一问:“有人掉下去了吗?”围观群众焦急地告诉他:“对!有一辆轿车滚落至谷底了,车内还有一人被困。”
听了回答,何浪没有丝毫犹豫,立即从自己的摩托车上拿下急救包,和摩友一起迅速下到谷底救援。
“下去谷底基本没有路,是一个很陡的坡,到处都是松动的石头,随时都有跌落的风险。”何浪当时是把急救包叼在嘴里,手脚并用,用时两三分钟快速到达被困司机身边。
当何浪到达谷底时,被困车内人员已被当地村民救出,额头上有血迹,何浪立即拿出医疗剪刀,剪去伤者伤口附近头发,一处3公分长的开放性伤口很是明显,何浪随即用纱布进行包扎止血。“剪去头发既能更好止血,也方便后续医生快速治疗。”何浪说。
“痛,右手痛。”很庆幸,伤者还有模糊意识。
“我们在救援时发现她的右手是被压着的,我们使了很大劲,才把她拉出来。”当地村民说,何浪初步怀疑伤者是右手闭合性骨折,他立刻用夹板固定,并用纱布进行了包扎,准备转移至救护车。
“120救护车已经到了,可谷底与路面之间却有近一百米的落差,一个人下来尚且费力,现在还要抬着伤者安全上去,无疑成为巨大挑战。”就在此时,伤者开始喊冷。可在3500米高海拔地区,阳光照射得每个人都大汗直冒,何浪意识到不能再被动等119了,“上面堵车严重,再等下去怕耽误伤者抢救,必须马上上去。”何浪说得斩钉截铁。将伤者用应急保温毯裹住,放置在简易担架上,没有绳子,就用纱布把伤者固定在担架上,何浪和当地十几人一起,护着担架,快速抄小路,准备绕上路面。
“很惊险,小路虽然平缓些,但窄,路两边又是100多米落差的斜陡坡,坡陡土松,好几次都差点有人掉下去。”何浪回忆起当时情形,声音都有些颤抖,“有些路段甚至只能过一个人,一只手要抬着担架,另一只手想抓个借力的东西都不行。后来我们四个抬担架的,三人走后面,一人走前面,相互顶着走,相互借力。”
终于绕到坡度稍平缓的地方。何浪让路面上的人放下绳子,“这样一手抬担架,一手拉着绳子借力,能更快爬上去。由于海拔比较高,在抬上去的最后几十米,很多人都坚持不住了,我们一边喊着‘坚持’‘加油’,一边咬牙把伤者送了上去。”此时众人都满头大汗。
整个救援时间仅用半小时,伤者就被120救护车送往医院,现无生命危险。
回顾整个救援过程,包扎、护送......所有操作何浪都娴熟自如、有备而来,这还得从他的经历说起,今年27岁的何浪是古蔺县枣林村人,曾是一名空军战士,现在是泸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绳索救援队的医疗官和古蔺红十字会的一员,他经常参与各种救援行动,对如何在复杂环境中进行有效救援有着深刻理解和实战能力。此次旅行前,他特意携带了配备齐全的急救包,既是保障自己的安全,也是希望在关键时刻能够帮助他人。
“我们也没想过其他,只是认为做了一件很普通的事,救人要紧。”何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