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合作大门关闭,美国开始尝到苦果!NASA局长直呼:需要与中国谈一谈

   时间:2024-10-25 15:04:05 来源:盘说视讯作者:陈丽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据环球时报近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称,随着美中双方对月球的探索活动长期持续存在,NASA和中国将需要讨论数据交换和任务计划。据报道,NASA局长比尔·纳尔逊在第75届国际宇航大会上与媒体记者会面,回答了与该机构“阿耳忒弥斯”计划有关的问题。NASA的“阿耳忒弥斯”计划和中国的国际月球科研站计划都在努力将宇航员送上月球,并建设月球基础设施以支持多次和长期任务。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美国NASA第一次向中国递话了,算上这次的话,这已经是美方先后3次递话了。此前,在嫦娥六号月球计划取得圆满成功的时候,纳尔逊曾一边对中方表示祝贺,一边又声称,美中之间在包括火星探测等领域开展了良好合作,双方有许多消除冲突、进行合作的机会,对同中国增加太空对话与合作持欢迎态度。而当中方宣布,欢迎各国科研人士参与月壤的国际研究合作的时候,NASA发言人又倒打一耙,抱怨起“中国没有直接发出邀请”。

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可谓辉煌灿烂。早在明朝,万户就把 47 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尝试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虽不幸失败,但他的行为鼓舞了后人。197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东方红 1 号” 成功升空,成为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2003 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2007 年,嫦娥一号成功奔月,标志着中国在升空探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在全球范围之中,除了美国执行“阿波罗计划”之后的重返月球计划之外,就是中国执行载人登月计划,所以,美国宇航局(NASA)局长时常炒作中国载人登月,害怕中国在美国前完成载人登月计划。然而,事实情况也是如,美国的重返月球计划并不顺利,猎户座飞船在首次飞行之后,出现了最为重要的隔热材料问题,至今没有解决,而星舰着陆器的问题也是迟迟没有进展。然而,对于中国来说,在载人登月上的进度是完全稳定,并且我国也才发布了登月服的消息,也再一次推动了我国载人登月的过程。

所以NASA才会找台阶说没有被中国邀请。尽管美国NASA在表面上表示祝贺,内心却充满了复杂的情感。美国对华航天政策的转变,从最初的封锁转向“寻求合作”,看起来似乎很突兀,实际上却是一种无奈之举。中国航天的迅速崛起已成为美国无法回避的现实,因此他们不得不重新调整策略,试图通过合作来获取中国在航天技术的最新成果,从而维护自身在这一领域的地位。美国“求合作”的真实动机探讨。美国不断向中国示好,表面上看似是为了促进航天合作,但实际上,情况远比表面复杂。

还是要提一下《沃尔夫条款》,过去用这个条款,美国是想要限制中国航天技术发展,可是他们没想到如今中国航天技术已经可以和美国“并肩”,还不到20年,往后就是不可限量。客观上来说,这两个计划是蛮相似。NASA的“阿耳忒弥斯”计划和中国的国际月球科研站计划都在努力将宇航员送上月球,并建设月球基础设施以支持多次和长期任务。就像美国和前苏联合作建设空间站一样,只是中美之间合作,还是要看美国的态度。毕竟,《沃尔夫条款》仍然有效。

这种貌似强硬的态度其实是美国传统傲慢的体现,他们还是抱有“霸主”的思想,试图通过依靠武力实现目的。尽管美国军力强大,也拥有进行攻击的能力,但这样的选择是否真的明智呢?在面对这样的局面时,美国是否会采取冒险的举动,答案显而易见。如果美中对峙升级,美国一旦出手,势必遭遇中国的反击。若战争真的爆发,代价将是不可想象的。美国在过去的贸易战和金融战中表现出自我克制,但局势的复杂性提醒我们,持续的对抗是没有赢家的。

近日,国家航天局举行嫦娥六号新闻发布会,李国平总工程师致辞,表示国家航天局始终坚持“平等互利、包容开放、合作共赢”的原则,开放合作大门,为空间探测可持续发现、推动构建外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李国平总工程师介绍了中国未来月球与深空探测任务规划,倡议各方广泛参与国际月球科研站合作,宣布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第二批国际申请即将开始,欢迎全世界科学家开展联合科学研究。

中国航天的成就不仅在于技术的突破,更在于精神的传承。航天人勇于探索、不畏艰难的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航天将继续勇往直前,不断挑战自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航天事业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是推动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希望美国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放下偏见和傲慢,与中国及其他国家携手共进,共同探索宇宙的奥秘。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