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封面评论 | 短剧围猎银发族,要以规则倾斜来平衡失衡的供需关系

   时间:2024-10-23 14:02:01 来源:封面新闻作者:孙雅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蒋璟璟

短剧之风,卷至银发赛道。近两个月,中老年剧在短剧榜单中纷纷屠榜。中老年题材的爆火,转变了短剧行业的业内观念:小鲜肉变成“老霸总”,同样能成为“流量密码”。有老人对短剧中的离谱剧情乐此不疲,愿意每天花几个小时观看。有网友反映,自己的父亲则通过短剧小程序累计充值近4万元。为了戒断家里老人的短剧瘾,不少人无奈给家中老人的社交软件用上了青少年模式。(法治日报)

短剧热潮持续,大有老少通吃之势。去年一份业内的统计表明,小程序短剧“主要面向三四线城市,年龄层次在30岁以上的男性群体,这类受众占七成左右”。而从近来反馈的信息看,短剧的“能力边界”,远不止于此。大量的老年轻人深陷其中,其打开频次、观看时长、消费金额等关键数据,相较于年轻网友几乎有过之而无不及。作为一种另类的银发经济,专门以老年人为目标受众的短剧屡见不鲜、屡屡得手。而这,自然也衍生了种种问题。

一般印象中,老年经历过足够多的事情,见过足够大的世面,理应心智更为成熟、更不容易着“狗血短剧”的道才是。然而,实际情况,显然并非如此。种种案例表明,那种“先惨后爽”的无脑反转剧,有着一种跨年龄段的穿透力。诚如业内人士所分析的,“很多短剧正好能填补传统影视作品的类型空白,直接将镜头聚焦于中老年人,给出独特的‘情绪价值’。”剧情是否合理,制作是否精良并不重要,但凡能够留足悬念、抓人眼球、情绪代入,就能让老年观众欲罢不能,根本停不下来。

短剧,既是一个文化产品,也是一个消费商品。当下,最大的问题在于,部分小程序短剧“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令不少消费者尤其是互联网知识不健全、网络消费辨识能力弱的老年群体深陷其中,在“9.9元买不了吃亏”的洗脑式营销中,最终花费了若干个9.9元——相比于正统影视作品以“艺术价值”“收视数据”为旨归,市面上大多数短剧,都是彻底的“逐利导向”的,自立项之初就是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以此为出发点,从根本上注定了作品的扭曲。

这类短剧的特殊性在于,其付费解锁剧集的商业模式与“在线支付”的触发模块、报价方式深度嵌合,极易放大老年人在“网络技能”“风险甄别”环节的缺陷。如何平衡好这种失衡的供需关系,给老年人以更多前置的、制度性的倾斜保护,这需要职能部门和平台拿出更多可行方案。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